肉食龍下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化石時期: 侏儸紀到白堊紀 |
||||||||||||||
---|---|---|---|---|---|---|---|---|---|---|---|---|---|---|
一個異特龍骨骸複製品
|
||||||||||||||
科學分類 | ||||||||||||||
|
||||||||||||||
科 | ||||||||||||||
肉食龍下目(Carnosauria)是群大型掠食者恐龍,生存於侏儸紀到白堊紀。肉食龍下目最初包含許多種類的大型獸腳亞目恐龍,但這些物種彼此之間並沒有接近的關係;肉食龍下目後來被定義為只包含異特龍超科與牠們的近親。最近,科學家們發現一些非常大型的肉食龍下目恐龍,例如南方巨獸龍與魁紂龍,牠們是目前已知最大型的掠食者恐龍之一。
肉食龍下目的明顯特徵包括:大型眼睛、長而狹窄的頭顱骨、以及經過改變的腿部與骨盆結構(例如股骨比脛骨還長)。
目录 |
[编辑] 分類學
肉食龍下目傳統上被當成所有大型獸腳類恐龍的集中地,但80年代與90年代的研究顯示除了體型以外,這群大型獸腳類恐龍只擁有少數共同特徵。大多數的前肉食龍下目成員現在被分類為更原始的獸腳類恐龍。其他的成員如果跟鳥類有較近的親緣關係,則被分類於虛骨龍類、例如暴龍科。剩下的前成員包含:斑龍科、棘龍科、以及角鼻龍類。甚至曾有非恐龍動物被分類於肉食龍下目,例如勞氏鱷目的巨齒龍(Teratosaurus)。
現代的親緣分支分類法研究將肉食龍下目定義為:與異特龍擁有較近共同祖先,而與現代鳥類擁有較遠共同祖先的所有恐龍。 [1]
[编辑] 分類
- 肉食龍下目 Carnosauria
[编辑] "肉食龍"
肉食龍是個疑名,是由德國的休尼博士(Friedrich von Huene)在1929年所提出,有時被分類於恐龍之內。該名稱可能是個排版錯誤,休尼博士原本要將一個不確定物種歸類於肉食龍下目的分類未定項目,但在印刷的過程中這個名稱被錯置,變成休尼博士創造了一個新的屬名肉食龍。這個假設是由喬治·奧利舍夫斯基(George Olshevsky)在1999年公佈在Dinosaur Mailing List論壇。肉食龍這個名稱從沒有過敘述,也沒有正常的使用。
[编辑] 參考資料
- George Olshevsky.Re: What are these dinosaurs.於2007年1月29日查閱. (on "Carnosau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