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戰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是{{{partof}}}中的战役 | |||||||||||
戊辰戰爭中薩摩藩之藩士 |
|||||||||||
|
|||||||||||
交戰雙方 | |||||||||||
德川幕府 奧羽越列藩同盟 蝦夷共和國 |
新政府軍 | ||||||||||
指揮官 | |||||||||||
德川慶喜 輪王寺宮公現法親王 榎本武揚 |
有栖川宮熾仁親王 西鄉隆盛 大村益次郎 |
||||||||||
作戰兵力 | |||||||||||
傷亡人數 | |||||||||||
戊辰战争是庆应4年/明治元年 - 明治2年(1868年-1869年)、在王政复古中成立的明治新政府平定江戸幕府势力的日本历史上的一次内战。
1868年1月3日(庆应3年12月9日),倒幕派在朝廷发起宣告将政权交归天皇的政变(大政奉還)。在王政复古中,新政府的小御所会议上,决定了要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向朝廷返还官位和领地(辭官納地)。
此事刺激了拥护幕府的会津藩、桑名藩的藩兵从大坂向京都进军, 同以萨摩和长州两藩军队为主力的政府军在京都南郊的鸟羽、伏见发生冲突鸟羽伏见之战(鳥羽・伏見の戦い)。萨长军获得压倒性军事胜利,这使得讨幕派掌握了新政府的实权,将德川庆喜变成了朝敌。
1月6日,德川庆喜放弃大坂城,由海路逃往江户。失去了指挥官的幕府军溃散了。
1月31日,朝廷发布讨伐德川庆喜的命令。2月3日,剥夺了庆喜的官职。9日由西乡隆盛担任总参谋的东征军以萨摩、长州等藩兵为主力,相继从京都出发。3月12至13日,东征军诸路接近江户,决定3月15日发起总攻。幕府主战派要求决一死战,但幕府重臣胜海舟看到了民心背向的严重形势,与萨长军统帅西乡隆盛谈判成功,劝说德川庆喜投降。4月21日新政府军和平接收江户,软禁德川庆喜,但德川家得以延续。
此后内战扩大到东北地方。政府军先后平定了彰义队、奥羽越列藩同盟、虾夷共和国等旧幕府残余势力。
8月的奥州会津之战是戊辰戰爭中最关键的一场战役。政府军3000人迂回突袭会津藩的若松城。战斗历经1个多月,9月22日会津藩开城投降。会津藩战死3000人,包括未成年的少年白虎隊成员,此外还有许多人集体自杀。而政府军不允许安葬失败者屍體,只得任其腐烂,直到12月才允许埋葬,但是仍然不允许树碑题词。而会津藩也被迁移到斗南藩(今青森县)。会津人则被称为「会贼」,居住地则被称为「白河以北一山百文」(意即无人居住的荒凉之地)。也正是因此,直到现在长州藩和会津藩仍然不能和解[1]
至1869年5月,战争以德川幕府及其残余势力的失败、政府的胜利而告终。1868年以干支纪年为戊辰年,故称这次战争为戊辰战争。持续一年半的戊辰战争,明治政府由萨摩藩及长州藩出身的人掌握实权,迈向了近代中央集权国家的道路,开始「明治维新」的时代。
[编辑] 参看
[编辑] 参考文献
- ^ 《朝日新闻·青铅笔》,1996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