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張雨生 | ||
---|---|---|
張雨生
|
||
男歌手 | ||
英文名 | Tom | |
昵称 | 小寶、寶哥 | |
國籍 | 中華民國 |
|
籍貫 | 浙江省嘉興市 | |
出生 | 1966年6月7日 台灣澎湖縣 |
|
逝世 | 1997年11月12日 臺北縣淡水鎮 |
|
職業 | 歌手、音樂製作人 | |
音樂類型 | 搖滾 | |
演奏樂器 | 吉他、Keyboard | |
活躍年代 | 1988年-1997年 | |
唱片公司 | 豐華唱片、飛碟唱片 | |
網站 | 張雨生網站 | |
相關團體 | Thunder Spot、Metal Kids(已解散) | |
音樂專輯 | ||
*《天天想你》,1988年11月 | ||
電影 | ||
*《七匹狼》,1989年3月
|
||
電視節目 | ||
*《長官好》
|
||
舞台劇 | ||
*《淡水小鎮》,1993年4月
|
張雨生(1966年6月7日-1997年11月12日)臺灣著名創作歌手,有「音樂魔術師」之稱。1997年10月21日凌晨,張雨生在紅樹林保齡球館前出車禍,昏迷近月後過世。
目录 |
[编辑] 生平
張雨生 籍貫浙江嘉興,1966年6月7日生於出生於澎湖眷村,父親是退伍軍人,母親為泰雅族原住民。排行最長、下有二弟二妹。9歲時舉家遷居臺中縣豐原市,進入豐原瑞穗國小完成小學教育,國中時就讀豐南國中,高中就讀豐原高中,大學就讀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
成名曲為《我的未來不是夢》。1997年11月12日因車禍逝世於臺北縣淡水鎮,時年31歲。目前父母親居住台中梨山種植當地高山水果。
[编辑] 出道過程
張雨生1986年大一時初試啼聲,參加「木船民歌比賽」自彈自唱進到決賽並獲得優勝,使張雨生對歌唱開始產生信心與興趣,大二開學後旋即進了吉他社。1987年大二時與吉他社同學自組了「Thunder Spot(雷擊點)」樂團,開始校際與校外的演唱生涯;同年6月6日,張雨生與其樂團代表政治大學到臺灣大學表演,張雨生的天賦佳嗓被台大的「Metal Kids(金屬小子)」樂團注意,後來「Metal Kids」樂團應東海大學之邀前往演唱,但主唱因為感冒無法表演,就找張雨生幫忙,也開啟了日後合作之門。1987年大三上時,張雨生以一首描述退役軍人生活的歌曲「他們」,得到學校創作歌謠比賽第一名。1988年3月、他與所屬的「Metal Kids(金屬小子)」樂團榮獲77年第一屆熱門音樂大賽優勝、及最佳主唱的殊榮,也因此獲得製作人翁孝良的發掘。同年四月張雨生以一首黑松沙士的廣告曲《我的未來不是夢》引起歌壇注意。五月時張雨生參加音樂專輯《六個朋友》的製作、並演唱成名曲《我的未來不是夢》及《以為你都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在曾經是張雨生經紀人,現在是喬傑立經紀公司的主管孫德榮講過這首歌當時也讓許多位年輕人對於未來充滿願景與期待。
熱門音樂大賽在8月時推出《烈火青春》紀念專輯。張雨生以《最佳主唱》得獎人的身份特別演出《烈火青春》及《Heaven on fire》兩首歌曲。
同年10月張雨生入圍金龍獎最有前途歌藝新人獎、並在11月時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天天想你》出版。創下35萬張的銷售記錄,成為年度唱片風雲人物。
張雨生參與電影《七匹狼》的原聲帶專輯演唱、收錄《永遠不回頭》、《如果你冷》、《我喜歡瘋狂》和《看見》四首歌曲。《七匹狼》創下3000萬的票房佳績、同時張雨生獲得1988年度十大歌唱新人榜首。
[编辑] 軍旅生涯
張雨生於次年1989年6月畢業於政治大學外交系、8月入伍服役。張雨生在入伍前發表的第二張個人專輯《想念我》,並且在當兵的同時入圍第一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入伍的第二年1990年8月台灣漫畫家曾正忠發表總共三集的漫畫《張雨生大兵日記》,並在那年10月入圍第二屆金曲獎最佳男演唱人。張雨生於1991年6月退伍、軍旅生活在畫下了一個句點。
[编辑] 歌唱事業巔峰
張雨生在1992年2月發表代表作之一《帶我去月球》。此張專輯中的音樂和詞曲創作全由張雨生一手包辦。《帶我去月球》的音樂錄影帶後來代表亞洲區入圍1992年的全美音樂錄影帶獎。同年12月張雨生再接再厲發表第四張個人專輯《大海》(而該作品曾被溫拿成員鍾鎮濤改成廣東版本)。《大海》銷售突破六白金、並入圍金曲獎。
1993年張雨生將演藝觸角發展到舞台劇、並在4月時參予演出果陀劇場93年版的《淡水小鎮》的演出。張雨生並在同年6月發表第5張個人專輯《一天到晚游泳的魚》出版。 1994年1月張雨生發表精選輯《自由歌》
[编辑] 理想與現實的掙扎
1994年8月,張雨生發表個人第二張創作專輯《卡拉OK Live‧台北‧我》,所有歌曲皆雨生自己創作,並以樂團 Live 方式表現,此張專輯硬式搖滾、R&B、民謠、爵士、POP、古典、雷鬼的素材都融入樂曲中,加上類似饒舌的數來寶、月琴伴奏的台語唸歌、卡拉OK式的流氣唱法穿插其間,在歌詞內容上更觸及到弱勢族群、環保、對生命的自省等多元的主題,是張雨生展現其豐富創作力的專輯,更締造了台灣流行音樂界秒數最長的唱片,全專輯共長約73分鐘。此張專輯受到樂評的一致推崇,堪稱張雨生轉型後的代表作。然而,由於當時台灣樂壇對香港「天王歌手」的狂熱風潮,此張專輯賣得只能以「慘澹無比」來形容,更因此讓張雨生沮喪難過,甚至灰心了一陣子。
1995年3月,發表第7張個人專輯《還是朋友》,鑑於市場壓力乖乖唱起制式情歌。此張專輯是張雨生與飛碟唱片約滿前的最後一張專輯。
[编辑] 轉往幕後
1996年6月,張雨生發表加盟至豐華唱片的雙EP專輯「兩伊戰爭」,「紅色熱情」以市場取向為主、「白色才情」以自己創作為主。其中「最愛的人傷我最深」與張惠妹合唱,也是張惠妹的出道曲。
張雨生在1996年11月參予製作張惠妹首張專輯《姊妹》,並且親自創作《姊妹》及《水藍色眼淚》二首歌曲。《姊妹》在IFPI榜上蟬連9週銷售第一名、銷售量超過108萬張。次年1997年3月再次製作張惠妹的音樂專輯《Bad Boy》中的《一想到你呀》、《孤單 Tequila》及 《Bad Boy》3首歌。《Bad Boy》在台灣銷售135萬張、僅次於先前紀錄保持者張學友於1993年發行的吻別專輯。張惠妹因為張雨生的協助,從默默無名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手。
[编辑] 在音樂歌舞劇上的表現
同時,張雨生的音樂才華也受到另一群表演藝術人的注意。著名的台灣果陀劇場有一齣改編自莎士比亞名劇《馴悍記》的舞台劇《吻我吧!娜娜》打算以搖滾音樂劇的型態呈現,並且要用現場樂隊演出,由於張雨生之前也曾經演出過幾齣舞台劇,導演因而找上他作音樂創作。短短3-4個月間,張雨生根據劇情和每個角色的個性,連寫了28首歌曲,他事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這其實是個有點瘋狂的任務,因為要兼顧角色個性、故事敘述和演員的演唱能力,真是滿困難的。 1997年8月1日,《吻我吧!娜娜》在台北國家戲劇院第一次公演,演出後,媒體和藝文界都給張雨生相當的好評,音樂時代雜誌的樂評指出,《吻》劇雖長達3小時,但由於張雨生靈活的音樂設計,強烈、抒情、快、慢風格交叉出現,還加入一些特殊效果,不但使每個角色的個性鮮明呈現,音樂豐富,一點也沒有拖戲的感覺。總而言之,《吻我吧!娜娜》是一部成熟度很高的作品,帶給當時國內的音樂歌舞劇界不小震撼。
[编辑] 致命車禍
張雨生在1997年10月16日發表個人創作專輯《口是心非》。因為這張專輯是張雨生在製作張惠妹專輯之後首次出版自己的唱片、頗受各方矚目。10月19日,甫發新專輯的張雨生由於當天沒有通告,於是在晚上7時到了位於中山北路三段的「果陀劇場」,了解即將加演的劇碼「吻我吧娜娜」換角演出的情形,做修改配樂的參考。看戲看到晚上10時半,張雨生多留了半個多小時才離去,還送果陀劇場的一位朋友返家(很多人都誤會他當天也有送長期合作的夥伴櫻井弘二返家,但櫻井弘二曾在福爾摩沙事件簿中提到當天張雨生並沒有一如往常地送他回家)。但張雨生在10月20日凌晨2時50分許,獨自駕駛7月才剛交車的SAAB-900黑色敞篷車,於返家途中在台北縣淡水鎮登輝大道路口的紅樹林保齡球館前發生嚴重車禍,由於車速過快,跑車衝上路中央的分隔島,分隔島上的路樹全部應聲倒地,車子並在撞斷路燈後,失控衝向對面車道翻覆。車禍當時,SAAB敞篷跑車撞得扭曲變形、車頭全毀,破裂的擋風玻璃整個壓向駕駛座,警方研判擋風玻璃上的鋼樑撞擊張雨生頭部,是他重傷垂危的致命關鍵。淡水竹圍消防小隊與派出所於事發後出動救難人員將張雨生救出車外,於凌晨3時5分經救護車送抵淡水馬偕醫院急救。
馬偕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蔣明富指出,張雨生出車禍被送到該院之際,已呈到院前死亡(DOA)現象,經醫護人員緊急施以心肺復甦術及心臟電擊後,才恢復呼吸與心跳。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搶救後,張雨生情況回穩,於凌晨5時50分送入一般外科加護病房。在加護病房裡的張雨生,迄中午仍要靠呼吸器維持生命,昏迷指數只有三分,病況隨時可能惡化。由於張雨生頭部和胸部受到了致命撞擊,腦部和腹部嚴重挫傷,已經瀕臨腦死狀態,生命垂危。
張雨生的車禍原因眾說紛紜、關於張雨生酒後駕車的猜測也甚囂塵上,但是最後警方與醫生判定張雨生車禍是疲勞駕駛所致,非媒體所報導之酒醉駕車,張雨生當時亦有綁安全帶。張雨生在車禍發生後一直陷入昏迷,昏迷指數一直低盪在三分~四分之間,院方一直以藥物儀器維持張雨生的生命跡象,並以抗生素控制感染,病情時好時壞,雖然曾一度好轉,但最後仍然不幸撒手人寰。經過24天與死神的纏鬥後,張雨生於11月12日晚上11時48分,因併發吸入性肺炎急救無效而病逝於淡水馬偕紀念醫院,終年31歲。
[编辑] 作品
[编辑] 個人專輯
出版年月 | 專輯封面 | 專輯名稱 | 曲目 | 專輯簡介 |
---|---|---|---|---|
1988年11月 | 天天想你 |
|
「天天想你」是張雨生出道以來第一張個人專輯。 整張專輯風格清新,充滿著屬於年輕人的光明與希望,就算是情歌,也充分讓雨生的自然真摯地流露。而「天天想你」這首主打歌,更是成了張雨生的招牌歌之一。這張專輯完美搭配了張雨生清晨露珠般的學生氣質,是張雨生在偶像歌手時期的代表作。 |
|
1989年7月 | 想念我 |
|
這是張雨生入伍前的短暫告別專輯。 正因為前專輯的成功,使張雨生成為當時最當紅的年輕偶像;但是他卻在這專輯中表現出不同的文人氣息,這可以從借王丹的詩「沒有煙抽的日子」看出,也可以從「無題」和「他們」這兩首歌中,對當時的台灣社會和退伍老兵看到張雨生的觀點。 |
|
1992年2月 | 張雨生創作專輯 |
|
此為張雨生第一張創作專輯。 退伍後張雨生希望能唱些不一樣的歌,於是汲汲於發表自己創作的新作品。他特地到美國錄製這張自己完全創作的專輯。仗著當兵前的人氣,此張專輯雖然依然賣得不錯,但也開始了歌迷的兩極分歧。多數聽眾反應這些歌曲不夠順耳,但也有少部分聽眾愛不釋手。不管如何,當年的前衛,如今看來卻全是主流,張雨生的文字功力也自此開始展現。 |
|
1992年12月 | 大海 |
|
《大海》這張專輯或許是張雨生歌唱生涯中商業成績上最為成功的專輯。琅琅上口、激情澎湃的旋律以及細膩抒情的詞曲意境,讓《大海》成為了張雨生在歌迷心目中非常傑出的作品。這張專輯由張雨生擔任製作人,總體製作水準很高,而音樂風格則相對趨於流行化。除了《大海》之外的其餘幾首主打曲可聽性也都很不錯,諸如《我是一棵秋天的樹》、《I Don't Wanna Say Goodbye》以及《愛上你的一切》等,都成為張雨生流傳廣泛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專輯裡《心底的中國》這首歌是張雨生寫給父親的作品,無論詞曲都相當地令人動容。 |
|
1993年6月 | 一天到晚游泳的魚 |
|
「一天到晚游泳的魚」是張雨生退伍後的第三張專輯。 既不同於帶我去月球的實驗性創作,亦非大海的大眾化走向。在易於吸收的旋律當中,張雨生在文字上的創作再現鋒芒,有抒情亦有其一貫的思辯風格。雖然專輯氛圍並無意掀濤駭浪,但仍暗藏不容錯過的經典。張雨生以相同的旋律,不同的歌詞,不同的編曲情調,組合成學生氣息濃厚的青春五部曲:青澀的記憶、冰點、三月的天真、仲夏夜之夢、無知的歲月。張雨生在歌裡描摩出自己的年少,也是所有學子的成長寫真。此張專輯象徵著張雨生對於學生生涯的沈澱與回味。 |
|
1994年8月 | 卡拉OK Live‧台北‧我 |
|
此專輯張雨生的第二張完全創作專輯。 所有歌曲皆雨生自己創作,並以樂團 Live 方式表現。更締造了台灣流行音樂界秒數最長的唱片。然而,由於當時對香港「天王歌手」的狂熱風潮,此張專輯賣得只能以「慘澹」來形容。 事實上,這張專輯內每首歌都是耐聽且有深度的歌,取材探討一些社會上的問題,包括〈我是多麼想〉的受虐兒童、〈動物的悲歌〉的流浪動物,〈永公街的街長〉的獨居老人。此外,還有屬於個人感懷與寫給特定對象的歌。張雨生過世後,豐華唱片更以現代錄音技術,讓原來由張雨生獨唱的〈我期待〉加上陶晶瑩的聲音,成了兩人對唱。 |
|
1995年3月 | 還是朋友 |
|
此為張雨生在飛碟唱片的最後一張專輯,找回剛出道時「六個朋友」的成員,一起演唱由張雨生所創作的〈別放棄希望〉。 |
|
1996年6月 | 兩伊戰爭—紅色熱情 |
|
兩伊戰爭為同時發行的雙EP專輯。 此EP共有四首歌,以市場取向為主,歌曲非張雨生創作,其中「最愛的人傷我最深」與張惠妹合唱,也是張惠妹的出道曲。 |
|
1996年6月 | 兩伊戰爭—白色才情 |
|
兩伊戰爭為同時發行的雙EP專輯。 此EP共有五首歌,為張雨生自己作詞作曲的部分。 |
|
1997年10月 | 口是心非 |
|
「口是心非」是張雨生最成熟也是最後一張專輯,發片後不到一週張雨生即發生車禍。 此張專輯充滿文藝氣息,以豐富的音樂元素揣摩愛情的各種角度。每一首歌曲都有張雨生親自附上的文案,各源自於一本書的片段故事。由於此專輯推出後不到一星期,張雨生即發生車禍,因此主打歌只有「口是心非」。然而專輯內其他歌曲各有不同韻味,皆出自雨生手筆,創作功力可見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