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峽飛彈危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海峽飛彈危機,又称第三次台灣海峽危機(Third Taiwan Strait Crisis)指1995年至1996年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不滿中華民國总统李登辉前往美國康乃爾大學發表公開演講(中國方面稱其為「李登輝分裂之旅」)與意圖影響第一次中華民國總統直接選舉结果,所舉行的軍事演習行動。此番舉動,讓原本平靜的兩岸關係生變。結果中國所討厭的李登輝當選,證明武力干涉民主選舉是有反效果的。
目录 |
[编辑] 危機歷程
[编辑] 第一回
1995年7月至11月23日期間,解放軍第一次飛彈發射及軍事演習,表示抗議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在美國康乃爾大學所發表的:「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演講,警示台灣的意味相當濃厚。1995年7月18日,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發表新聞宣布中国人民解放軍將於7月21日至28日間,舉行二砲部隊的飛彈試射演習,朝向距離台灣基隆港約56公里的彭佳嶼海域附近舉行飛彈試射[1]。此番舉動,讓兩岸關係生變,剑拔弩张。1995年12月19日,美國指派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戰鬥群通過台灣海域[2]。
[编辑] 軍事演習過程
中國的軍事演習可大致分為四個階段[3]:
- 1995年7月21日至7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江西鉛山導彈基地試射東風15導彈6枚,攻擊預定目標,富貴角北方約70海浬處。7月21日1時,距離富貴角北方命中區481公里的鉛山基地以東某地點,先後發射2枚東風15導彈;7月22日零時跟2時,先後試射2枚東風15導彈;7月24日2時跟4時,先後發射2枚東風15導彈,6枚均命中目標區。
- 1995年8月15日至8月25日,解放軍南京军區出動艦艇59艘,飛機192架次,在東引北方約28海浬處,進行海上攻防演練。
- 1995年9月15日至10月20日,解放軍陸、海、空部隊在閩南沿海地區展示艦艇有81艘,飛機610架次。
- 1995年10月31日到11月23日,解放軍位於東山島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操演,出動兵力包括步兵第91師、艦船63艘、飛機50架。
[编辑] 第二回
1996年3月8日至3月25日期間,第二次飛彈發射及軍事演習。時台灣即將在3月23日舉行第一次中華民國總統直接選舉,中國將此一選舉視為台灣走向獨立的舉動,因而以飛彈演習為手段作為嚇阻。飛彈落點在基隆及高雄外海。當時,有消息稱人民解放軍將攻佔一台灣所管轄的小島嶼,事後證實為虛驚一場。臺灣民眾出現恐慌現象,數以萬計的市民趕到銀行提領存款或換購美金。部份群眾擠在機場想取得機位,飛往美國及加拿大的華航及長榮客機班班爆滿。同時,臺灣的空軍和飛彈部隊進入最高警戒,萬分緊張。1996年3月11日,美國自波斯灣加派獨立號航空母艦(USS Independence)戰鬥群前往台灣海域,預定與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USS Nimitz)戰鬥群會合,確保台灣海峽平靜。另一方面,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潛艇也緊急出海警戒,雙方靜觀其變。中國單方面想以武力恐嚇臺灣民眾,影響臺灣選舉的軍事行動,并沒有達到預期目的[4]。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不僅贏得過半選票連任成功,而且得票率達到54%。
[编辑] 軍事演習過程
- 1996年3月8日至3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福建永安和南平飛彈部隊基地,進行「聯合九六」導彈射擊演習。發射四枚東風15導彈點火升空,並迅速越過台灣海峽,飛向鎖定目標。3月8日零時跟1時,從永安分別試射2枚東風15導彈,落在高雄外海西南30至150海裏目標區;而同步時間前後不到十分鐘,3月8日1時,從南平發射一枚東風15導彈,落在基隆外海29海浬處目標區。後來,經美國邦克山號神盾艦(USS Bunker Hill),在屏東小琉球附近海域陸續蒐集到四枚導彈[5]。
- 1996年3月12日至3月20日間,解放軍海、空部隊在東海與南海展開第二次實彈軍事演習。航空兵力之戰術操演和編隊航行、火炮、飛彈射擊及海空聯訓,該島離中华民国實際控制的島嶼不足十海浬[6]。
- 1996年3月18日至3月25日間,解放軍海、陸、空部隊展開第三次登聯合作戰的軍事演習。演練項目包括三棲登陸、空降及山地作戰演練。
[编辑] 時論
1996年3月,當時立場較為偏綠的《民眾日報》甚至以一個「幹」字作為頭版頭,表達對中國人民解放軍飛彈試射的強烈憤怒。
[编辑] 相關書籍
- 《如果中共跨過台灣海峽》:1995年4月,張旭成,允晨文化,ISBN 9578983492
- 《臺灣有沒有明天?:臺海危機美中台關係揭密》:1999年2月,李潔明,圓神出版社,ISBN 9576073472
- 《戰區飛彈防禦與台海安全》:2000年2月,林宗達,時英出版社,ISBN 957889046X
- 《全球化下的台海安全》:2003年7月,蘇進強,揚智文化,ISBN 9578185235
- 《台海安全的危機與轉機〉:2004年10月,巨克毅,鼎茂圖書,ISBN 9789861222707
- 《平可夫看後冷戰三場區域衝突與台海危機》:2006年7月,平可夫,漢和信息,ISBN 9889913704
- 《捍衛行動:1996台海飛彈危機風雲錄》:2006年11月,亓樂義,黎明文化,ISBN 9571607533
[编辑] 相關條目
|
|
---|---|
1949年-1950年: | 古寧頭戰役 - 登步島戰役 - 海南島戰役 - 大膽島戰役 |
1951年-1960年: | 南日島戰役 - 東山島戰役 - 一江山島戰役 - 大陳島撤退 - 台山列島海戰 - 閩江口海戰 - zh-hant:八二三砲戰;zh-hans:金门炮战 - 料羅灣海戰 |
1961年-1970年: | 國光計劃 - 東引海戰 - 東山海戰 - 烏坵海戰 |
1971年-1990年: | 無 |
1991年-2000年: | 台灣海峽飛彈危機(共兩次) |
[编辑] 參考資料
- 〈Nancy Bernkopf Tucker, Taiwan, Hong Kong, and the United States, 1945~1992: Uncertain Friendship〉:張淑雅
- 〈歐洲議會要求中國對台撤飛彈〉:張洋培
[编辑] 備註
- ^ 臺海危機十年來的省思
- ^ 美軍航空母艦訪港時機引揣測,〈TVBS〉
- ^ 中國軍演十個月 美航艦入台海,《自由時報》
- ^ 台海軍事衝突時美國干預之可能性分析,《國家政策論壇》
- ^ 亓樂義:96軍演 我曾考慮把事情搞大 逼國際介入,《中國時報》。2006年3月8日
- ^ 童振源:1996台海危機虛實,《中國時報》。2006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