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力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冲力说是六世纪亚历山大里亚的一个学者约翰·斐劳波诺斯(John Philoponos)提出的。他否认天体由神灵推动的自然观。他认为上帝创世之初就赋予天体一种“冲力”。这是一种不随时间流逝的动力,这种动力可以维持物体永远运动下去。因此,运动的物体一般并不需要经常有个推动者和它接触。
中世纪时,冲力说通过穆斯林教徒再传回欧洲。十四世纪,牛津大学的唯名论者奥卡姆的威廉开始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亚里士多德的力学进行批判。他同意斐罗波诺斯的设想,说上帝可能开头给予天体一种不随时间消逝的冲力,因此不需要假定有各种各样的天神天使推动天球。他完全否定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关于上帝存在的第一条证明,即天体运动需要一个原动者。他根据磁棒可以使一块铁动起来而不需要直接接触的事实提出,一个运动的物体不一定需要另一个物体的持续地接触作用。
在牛津大学冲力的讨论参与者主要还有沃尔特·伯利(Walter Burley)、理查德·许撒斯(Richard Suiceth)和沃尔特·海地斯伯利(Walter Heytesbury),不过这种学说很快就失势,到了十五世纪时,牛津的学者大多数都讲授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了。
但是冲力说在巴黎大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巴黎大学的校长琼·比里当(Jean Buridan)和阿尔伯特都是冲力学说的坚定支持者。巴黎冲力说学派的最大代表者是尼古拉·奥里斯姆(Nicolas Oresme),他创立了一种用图解表现速度的方法。他用一条地平线代表运动物体所走的距离,再在地平线尽头画一根和地平线垂直的线,代表物体在这已知点的速度。把垂直线的上端联接起来,就形成一个几何图形,是长方形就表明是均匀运动,是三角形就表明是不均匀运动,是曲线就表明是不规则的或“不均匀地不均匀的”运动。
冲力说事实上到了十五世纪时已经有点变质了,不过冲力说在十六世纪初叶还有人讲授。这个学说的衰退是从英干姆的马昔里(Marsile of Ingham)开始的。他设想冲力就象热一样。物体离开运动来源的最远部分,冲力最弱,就象一根棍子离开热源最远的一头最冷一样,物体离开其推动者后,冲力就平均分布到全身的各个部分,就象棍子离开火之后,热就平均分布出去一样,最后冲力逐渐衰退,就象棍子的热散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