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大總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民国大总统是中華民國建國初期國家元首的職稱。袁世凱倒台後被北洋軍閥把持,孫文在廣州自立為非常大總統,與北洋政府抗衡,國民政府北伐後中華民國大總統一職被國民政府主席取代。
目录 |
[编辑]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是1912年1月—1913年10月中國國家元首的稱呼。首任臨時大總統是孫文。首次的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總統府(清朝兩江總督署)舉行,臨時大總統的就職也正式宣告中華民國的成立。
就職誓詞為:
傾覆滿清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於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国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
1912年1月22日,孫文發表聲明表示,倘若清朝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能宣佈贊成共和體制,將辭去臨時大總統職位,並且推舉袁世凱擔任臨時大總統。1月25日,袁世凱及各北洋將領通電支持共和。2月12日,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溥儀遜位,清朝正式終結,孫文於是宣佈辭去臨時大總統。2月15日,南京參議院選出袁世凱為第二屆臨時大總統,並於3月6日在北京宣誓就職。
[编辑] 中華民國大總統
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是袁世凱,於1913年選出。袁世凱猝逝後,北洋軍閥成為北京政府的實際把持者。大總統一職也多次由國務總理代行其權。
圖片 | 任次 | 總統 | 政黨 | 就职時間 | 離任時間 |
---|---|---|---|---|---|
[编辑]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
|||||
1 | 孫文 | 中國同盟會 | 1912年1月1日 | 1912年4月1日 | |
2 | 袁世凱 | 1912年3月10日 | 1913年10月10日 | ||
[编辑] 中華民國大總統 |
|||||
1 | 袁世凱 [1] | 1913年10月10日 | 1915年12月12日 | ||
1
繼任 |
黎元洪 | 進步黨 | 1916年6月7日 | 1917年7月1日 | |
代理 | 馮國璋 | 直系军阀 | 1917年7月12日[2] | 1918年10月10日 | |
2 | 徐世昌 | 1918年10月10日 | 1922年6月2日 | ||
2
國務總理署任 |
周自齊 | 1922年6月2日 | 1922年6月11日 | ||
2
復任 |
黎元洪 | 研究系 | 1922年6月11日 | 1923年6月13日 | |
2
代總理署任 |
高凌霨 | 1923年6月14日 | 1923年10月10日 | ||
3 | 曹錕 | 直系軍閥 | 1923年10月10日 | 1924年11月2日 | |
3
代總理署任 |
黃郛 | 1924年11月2日 | 1924年11月23日 | ||
[编辑] 臨時執政 |
|||||
臨時執政 | 段祺瑞 | 皖系軍閥 | 1924年11月24日 | 1926年4月20日 | |
臨時執政
代總理署任 |
胡惟德 | 1926年4月20日 | 1926年5月13日 | ||
臨時執政
總理署任 |
顏惠慶 | 1926年5月13日 | 1926年6月22日 | ||
臨時執政
代總理署任 |
杜鍚珪 | 1926年6月22日 | 1926年10月1日 | ||
臨時執政
代總理署任 |
顧維鈞 | 1926年10月1日 | 1927年6月16日 | ||
[编辑] 陸海軍大元帥 |
|||||
陸海軍大元帥 | 張作霖 | 奉系軍閥 | 1927年6月18日 | 1928年6月3日 | |
[编辑] 中華民國廣州政府
圖片 | 總統 | 政黨 | 就职時間 | 離任時間 |
---|---|---|---|---|
[编辑] 廣州中華民國護法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 |
||||
孫文 | 中華革命黨 | 1917年9月10日 | 1918年5月4日 | |
[编辑] 廣州中華民國護法軍政府主席總裁 |
||||
岑春煊 | 1918年8月21日 | 1920年10月22日 | ||
[编辑] 廣州中華民國護法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 |
||||
孫文 | 中國國民黨 | 1920年11月29日 | 1921年5月4日 | |
[编辑] 廣州中華民國正式政府非常(時期)大總統 |
||||
孫文 | 中國國民黨 | 1921年5月5日 | 1922年6月16日 | |
[编辑] 廣州中華民國海陸軍大元帥大本營海陸軍大元帥 |
||||
孫文 | 中國國民黨 | 1923年3月2日 | 1925年3月12日 | |
胡漢民
代理 |
中國國民黨 | 1925年3月12日 | 1925年7月1日 |
[编辑] 參見
先前機關: 清朝皇帝 |
中國國家元首 1912年1月1日—1928年6月3日 |
後繼機關: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