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育才学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北育才学校 Northeast Yucai School(NEYC) |
|
学会关心 学会创造 全面发展 初露才华 | |
成立 | 1949年5月1日(前身为1927年) |
---|---|
類型 | 幼儿园、小学、中学(包括高中) |
地區 | 北校区(初中) 浑南校区(小学、高中) 东关模范小学 外国语学校 双语学校 幼儿园 抚顺校区 |
電話 | (024)23783945 |
網站 | [1] |
东北育才学校,是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一所著名的学校,1949年5月1日成立于沈阳。其前身曾为1927年日本建立的千代田小学校。至2007年9月,已发展成为东北育才教育集团,包括位于沈阳和抚顺的7个校区、11个办学层次以及筹备中的抚顺分校。
目录 |
[编辑] 历史
[编辑] 1927年至1948年
1947年9月长白师院学生迁入,后迁抚顺。
奉天千代田小学是专为日本移民子女开设的。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人陆续回国。但现在日本仍有千代田小学同窗会,每年都有当年曾为该校学生的日本老人来学校参观。奉天千代田小学被列入沈阳市首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编辑] 建校初期
1948年12月学校开始筹办,1949年初开始招生,5月1日正式开学,隶属于东北局。张闻天命名学校为东北第一育才小学,徐特立为学校挑选教师。当时,学校是一所东北局和东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第一任校长为李立群。建校初期学校仅有小学一年至四年四个班190人。
在朝鲜战争初期,学校曾于1950年11月迁哈尔滨(1951年3月返回)。
1951年贺龙曾来校看望师生。林彪和叶群也曾两次来校。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局曾专门发文,对学校及学生的各项开支费用做出明确规定。学校还与医大签署了关于医疗和化验员培训的合同。当时教育界主要学习苏联的教育理论和办学经验。学校多次接待苏联人的参观访问,并请苏联教育专家来校讲教育学。
1954年沈阳市教育局接管学校,更名为沈阳市育才完全小学校,但仍只招收东北局和沈阳市一级党政军干部子弟,实行寄宿制。
1956年辽宁省委办公厅发出通知,将原育英小学合并于育才小学,改为普通小学,实行走读制(仍有300名住校生)。合并后学校成为一所有教学班20个,学生993人,教师28人的颇具规模的完全小学。
[编辑] 发展
1956年与沈阳市第五十三中学合并,同时招收小学、初中学生。后又分离。
1958年学校设初中部,正式招收初中学生。
1958年获沈阳市先进单位称号。
1960年获全国文教群英会先进单位称号。
[编辑] 文革时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工作组进校,一度被迫停课。
1967年教师分裂为“辽革站”“八三一”“辽联”三派,同年7月各派发生武斗,校外组织也卷入并抢占了西教学楼,学校实验室被砸,许多教学仪器损坏丢失。军宣队进校。
1968年“复课闹革命”。沈阳变压器厂工宣队进校。成立校革命委员会,将校名改为沈变育红学校。
1970年取消校革命委员会,改校名为沈阳市第一二一中学。
1977年1工宣队撤离学校。学制逐步恢复到文革前的“六、三、三”学制。
[编辑] 恢复
1980年沈阳市教育局确定,在育才学校进行中小学“五四学制”实验。
1981年学校成为沈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并被列为辽宁省重点中学。
1981年学校足球队代表沈阳市中学生参赛,夺得全国希望足球赛冠军。
[编辑] 葛朝鼎时期
1985年葛朝鼎出任东北育才学校校长。在其任内,学校开始实施“优才教育”。
1986年起学校先后设立了超常教育实验班(俗称少儿班)、数学特长班、计算机特长班(已取消)、英语特长班、日语特长班、初中三年常态班、六年一贯制班等特色班级。这些班级的学生在中国国内外的竞赛、中考、高考(或同中国同等级别的升学考试)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学校赢得了声誉。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初中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市区首位。高考成绩从居于重点中学中部位置,逐步上升到文理各科平均分、大学升学率、重点大学升学率、重点大学保送率均居于全省首位,2000年、2001年全部毕业生百分之百升入国家重点大学。
自1994年获第六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实现了辽宁省参加国际奥赛夺牌零的突破之后,东北育才学校连年在国际奥赛中夺牌。目前共获金牌11块、银牌5块、铜牌5块。
1998年,高中部迁入沈阳市浑南新区。次年同日本关西语言学院合办的中日友好分校(后更名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也在浑南新区开学。
[编辑] 2001年后
2001年葛朝鼎退休后旋被聘为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校长,苏文捷继任,学校规模越来越大。学校建立了理科部、幼儿园、双语学校,并收购了周恩来曾就读的沈阳东关模范小学(原奉天官立东关模范小学)。
现任校长为高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