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丘逢甲(1864年出生于台湾苗栗縣銅鑼鄉竹森村[1],1912年2月25日逝世于广东),本名丘秉渊,又名倉海,字仙根,号蛰仙,是一位台湾诗人和教育家。他擅長詩文,著有《嶺雲海日樓詩鈔》。
目录 |
[编辑] 生平
1889年丘逢甲去北京考中进士,被任为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中衡文书院做主讲,后又於在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朝按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丘逢甲坚持反对并组织义军反抗。乙未戰爭剛起戰端,6月初丘逢甲逃往广东。 (臺灣通史稱「景崧未戰而走,文武多逃,逢甲亦挾款以去,或言近十萬云。」)
丘逢甲隨後在廣東任兴民中学首任校长,中华民国建國后,丘逢甲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临时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丘逢甲故居
|
|
---|---|
所在 |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时代 | 清 |
编号 | 6-1017 |
登录 | 2006年 |
[编辑] 紀念
1961年臺灣中部地區仕紳由丘逢甲之子丘念台及楊亮功等議在中部地區興建一所大學,為紀念丘逢甲而命名為逢甲工商學院。1961年,正式創建於臺中市北屯區,而後遷往西屯現址,1980年改制為逢甲大學。
2006年5月,丘逢甲在广东省蕉岭县文福镇逢甲村的故居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编辑] 不佳評價
在日軍繼續向竹苗一帶前進時,邱軍部下姜紹祖、徐驤等義勇軍強烈抵抗,但身為義勇軍領袖、曾誓言「與台灣共生死」的丘逢甲卻在得知唐景崧逃走後,攜帶公款十萬元,倉徨逃往廣東嘉應,置抗日義軍、臺灣島民以及自己的莊嚴承諾於不顧,淪為後世笑柄。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資料與注释
- ^ 「閱讀吳濁流.文定西湖」研習會,客家學院電子報第十九期,中央大學
- ^ 陈斌华,抗日护台志士丘逢甲故居获定为全国文保单位,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