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Jean Frédéric Joliot-Curie,原姓氏为Joliot,1890年3月19日-1958年8月14日)是一位法国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1890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毕业于巴黎市物理及化学学院(École Supérieure de Physique et de Chimie Industrielles de la Ville de Paris)。1925年,他成为居里夫人在放射性协会(Institut Curie)的助手。不久,他与居里夫人的长女伊伦·居里堕入爱河,在1926年结婚后不久,这对夫妇同时将他们的姓氏更改为约里奥-居里。在玛里的坚持要求下,让在从事放射性元素电化学分析期间获得了理学士学位(baccalauréat)和理学博士学位。
在担任巴黎理学院讲师期间,他与妻子合作研究原子结构,主攻原子射线。他们曾两次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 约里奥-居里夫妇最早在实验中得到中子,但未能正确识别而使得这一荣誉最终归结到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头上,查德威克因发现中子而获得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约里奥-居里夫妇最早在实验中得到正电子,同样因为未能正确识别而使得这一荣誉最终归结到卡尔·戴维·安德森头上,安德森因发现正电子而获得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过,因为稳定的人工放射性的发现,他们获得了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1937年,他离开了放射性学会,开始担任法兰西学院教授,并参与链式反应和核反应条件的研究,成功通过利用铀和重水实现可控核裂变的核反应产生能量。约里奥是爱因斯坦在与罗斯福总统的信件中提及的科学家之一,爱因斯坦称他为链式反应的主导科学家之一。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却极大地阻碍了约里奥的研究,因为,他在战后开始担任行政职务。
[编辑] 逸闻
约里奥-居里在尚未成名以前,被法国科学界的一些人讽刺为“驸马”(en:Prince Consort),认为他是通过迎娶居里夫人之女而发达,他把自己和妻子的姓氏合在一起的行为也引起很多非议,居里夫人曾为此专门安慰女婿。[1][2]
[编辑] 姓氏
他们的姓氏是“Joliot-Curie”而非“Joliot Curie”,在一些汉语科技文献和物理资料中,常将约里奥-居里的姓氏翻译成“约里奥·居里”,这种翻译是不准确的;同样的,在英语、法语的科技文献和物理资料中,也存在大量使用“Joliot Curie”而非“Joliot-Curie”的情况。
另外,还有将约里奥-居里夫妇称为“小居里夫妇”的说法,这种用法常在中国大陆物理学界作为口语使用,以和“老居里夫妇”(皮埃尔·居里夫妇)相区别;英语和港台地区使用的繁体中文中,没有此种说法。但在中国大陆正式出版物中[3],使用的均是“约里奥-居里夫妇”而非“小居里夫妇”。后者只是一种非正式的提法。
“约里奥-居里”这个姓氏类似于中国的“双姓(父母联姓)”,但不同的是,他们只是“夫妇联姓”,他们子女并未随父母联姓,子女结婚前的姓氏都是“约里奥”。其中,他们的女儿在与迈克尔·朗之万结婚后,将姓氏改为“朗之万-约里奥”。
[编辑] 参考文献
居里家族 |
---|
第一代:雅克·居里 | 皮埃尔·居里 | 玛丽亚·居里 第二代:伊伦·约里奥-居里 | 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 | 艾芙·居里 |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 (1926年-1950年) |
1926年:斯韦德贝里 | 1927年:威兰 | 1928年:温道斯 | 1929年:哈登、奥伊勒-切尔平 | 1930年:菲舍尔 | 1931年:博施、贝吉乌斯
1932年:朗缪尔 | 1933年:- | 1934年:尤里 | 1935年:F·约里奥-居里、I·约里奥-居里 | 1936年:德拜 | 1937年:霍沃思、卡勒
1938年:库恩 | 1939年:布特南特、鲁日奇卡 | 1940年:- | 1941年:- | 1942年:- | 1943年:德海韦西 | 1944年:哈恩 | 1945年:维尔塔宁
1946年:萨姆纳、诺思罗普、斯坦利 | 1947年:鲁滨逊 | 1948年:蒂塞利乌斯 | 1949年:吉奥克 | 1950年:迪尔斯、阿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