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ooksgratis.com

See also ebooksgratis.com: no banners, no cookies, totally FREE.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国际纵队 - Wikipedia

国际纵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際縱隊徽章
國際縱隊徽章

國際縱隊西班牙语作:Brigada Internacional),為西班牙內戰時(1936年1939年)共和政府的軍事單位。 由中国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的志願兵組成,以對抗西班牙民族主義者(法西斯主義勢力)。縱隊成員亦包括詩人藝術家醫生記者,如阿爾貝·加繆聶魯達海明威喬治·歐威爾畢卡索等等。

目录

[编辑] 國際縱隊的成立

Image:S13.jpeg
共和政府海報。文字:我們國際人士同西班牙人民聯合對抗侵略者

1936年9月間,共產國際人士 Willi Münzenberg 首先提議由各國共產黨招募志願兵加入西班牙內戰。在蘇聯國防部的協助下,義大利及法國共產黨隨後即著手成立縱隊。

巴黎是主要的招募中心,志願者在此獲得金錢及護照方面的協助,並由鐵路或乘船前往西班牙。志願者主要來自義大利、德國與其它當時的專制國家,隊伍中也有許多失業者(主要來自法國)與冒險者;此外,有大約五百名之前遭流放至俄羅斯的共產黨人來到西班牙,其中包括許多活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軍事領袖。

共產主義者熱烈支持這個計畫,無政府主義者則持懷疑態度。起初,控制法國邊界的無政府主義人士拒絕讓共產黨志願兵入境,遭抗議後才不情願地放行。

第一批的500名志願者在1936年10月14日抵達阿爾瓦塞特,他們在此會見已在西班牙戰鬥的國際志願人士,並依各人之經驗與出身進行編成。為了溝通上的便利,成員依國籍或語言編組。阿爾瓦塞特隨後成為國際縱隊的總部及主要倉庫,並由共產國際的三位重要人士 André Marty、Luigi Longo 與 Giuseppe Di Vittorio 領導。

法國共產黨為縱隊提供制服。縱隊的內部管理十分嚴格:成員必須在基地裡待上數週,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

[编辑] 成員比例

首批國際縱隊的成員大多來自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及德國,此外還有一批來自法國北部及比利時的波蘭礦工。第一批編成的縱隊是第11、12及13縱隊,第14及15縱隊由老手與新手混編而成。規模較小的第86、129與150縱隊在1937年底及1938年成立,主要是出於短期的戰術目的。國際縱隊各營多以著名的人物或事件命名。

總計約有32,000人參與國際縱隊[1],其中不乏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老兵。他們的能耐在馬德里包圍戰中展露無遺。

[编辑] 华人成員

  • 謝唯進,國際縱隊炮兵縱隊政治委員,中國共產黨旅德支部負責人,中國共產黨員。
  • 毕道文,国际纵队高射炮大队医官,原在英国行医(外科),英国共产党员。
  • 李丰宁,共和国军50师195纵队战士,英国华工,无党派。
  • 张长官,国际纵队工程兵部队工程师,原法国巴黎北养古汽车制造厂工程师,法国共产党员。
  • 张树声,共和国军50师195纵队指挥部交通员,原英国邮局职员,无党派。
  • 张书,共和国军45师14纵队13营军需主任,原伦敦铁路技术员,英国共产党员。
  • 刘景田,共和国军45师14纵队救护队队长,原法国巴黎北养古汽车厂技术工人,法国共产党员。
  • 杨春荣,国际纵队14纵队步兵战士,法国工人,法国共产党员。
'國籍" Hugh Thomas 的數據 [1][2] 其它數據
法國 9,000 [1] 9,000 [3]
義大利 3,350 [2] 3,000 [3]
德國、奧地利 3,000 [1] 5,000 [3]
波蘭 3,000 [1] 3,000 [3]
俄羅斯 2,000-3,000[1]
美國 2,800 [2] 2,800 [3]
英國 2,000 [2] 1,800 [3]
比利時 ~ 1,600 [3]
捷克斯洛伐克 1,500 [1] 1,500 [3]
南斯拉夫 1,500 [1] 1,660 [3]
匈牙利 1,500 [1] ~
加拿大 1,000 [2] 1,448 [3]
斯堪的納維亞 1,000 [2] ~
愛爾蘭 250
墨西哥 90 [1]

[编辑] 馬德里戰役

馬德里戰役是共和政府的重大勝利,此役粉碎了佛朗哥將軍的速勝迷夢。國際縱隊在此役中的重要性廣為人知,有時甚至被誇大。例如,當時的英國大使 Henry Childon 爵士宣稱馬德里守軍中沒有西班牙人;事實上,四萬名守軍中只有三千多人不是西班牙人。

馬德里的戰略要地之一是 Casa de Campo,共和政府的第三及第四縱隊在此阻擋了叛軍的攻勢。進攻此地的叛軍為摩洛哥軍隊,他們長於在開闊地戰鬥,但不擅巷戰。

在1936年11月9日,由 1,900 人組成的國際縱隊第十一縱隊進駐此地,並於當晚對叛軍發動攻擊。戰鬥持續至隔日早晨,結果叛軍不得不撤退,並放棄直接由 Casa de Campo 進攻馬德里的計畫,而第十一縱隊則損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員。

11月13日,由 1,550 人構成的第十二縱隊進攻 Cerro de Los Angeles 高地的叛軍。由於語言與通訊問題、與裝甲部隊的協調不良及缺乏砲兵支援,這波攻勢以失敗告終。

11月19日,共和軍下屬的無政府主義者部隊被迫撤離,而叛軍在納粹禿鷹軍團的掩護下進據大學城。第十一縱隊受命將叛軍逐出大學城。戰鬥十分激烈,雙方以手雷與刺刀逐室相搏,並夾雜著砲擊與飛機轟炸。大學裡的戰鬥持續到叛軍掌控四分之三的地盤為止,然後雙方各自構築陣地。此時無論由任一方進攻,都會付出嚴重代價。叛軍將領不得不放棄直接攻城的計畫,並準備圍城

在1936年12月13日,18,000 名叛軍企圖進攻馬德里外圍的 Guadarrama,此役稱為 Corunna 路戰役。共和軍派出一個蘇聯的裝甲部隊,及第十一、十二國際縱隊。在激烈的戰鬥後,他們阻止了叛軍的攻勢。

叛軍在耶誕節後的圍城計畫受挫,但共和軍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在1937年1月6日,國際縱隊下屬的台爾曼營抵達 Las Rozas,並在此堅守至全軍覆沒為止。在1月9日,叛軍的進展只有十公里,而第十三、十四國際縱隊抵達馬德里。隨後共和軍企圖奪回失地,戰況激烈但收效不大。1月15日,雙方各自構築陣地,戰局陷入僵持。

叛軍直到戰爭尾聲的1939年3月才取得馬德里,其後幾個月間仍存有零星的反抗區。

[编辑] 哈拉瑪戰役

隨著馬拉加失守,叛軍在1937年2月進攻馬德里-安達魯西亞的道路。雙方都付出嚴重代價,戰事在二月底陷入僵持,雙方都自稱獲勝,但雙方都遭遇了失敗[4]

在此期間,國際聯盟2月22日宣佈禁止外國志願兵介入戰局。

[编辑] 瓜達拉哈拉戰役

由於叛軍在哈拉瑪的進展有限,遂改道馬德里東北方50公里的瓜達拉哈拉墨索里尼派出含35,000人、80輛戰車與200門大砲的特遣隊,以為義大利記上一筆戰功。叛軍在3月9日攻破共和軍的防線,共和軍方面遂組織包含第十一、十二國際縱隊在內較有戰力的單位。

3月10日凌晨,國際縱隊的加里波底營發起反攻。叛軍在3月11日突破防線,但台爾曼營與加里波底營仍守住了要地。共和軍的飛機與戰車在3月12日發起了攻擊。台爾曼營奪回了 Trijuete 鎮,並俘獲大量叛軍。

[编辑] 國際縱隊的解散

為了讓叛軍外援撤離,並讓英、法等國解除禁運,共和政府於1938年9月21日宣稱依國際聯盟之決議,解散國際縱隊。此時仍有大約一萬名外國志願者在西班牙戰鬥,其中過半來自德國、義大利及匈牙利等當時的右翼法西斯政權;這些人無法安全返國,西班牙政府遂授予他們榮譽公民資格,並納入人民軍。其餘人員則被遣送回國。

國際縱隊於10月底在巴塞隆納進行了最後的遊行,總統首相皆到場致意;西班牙共產黨代表 Dolores Ibarruri(又稱 La Pasionaria)更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5],成為西班牙內戰的名篇之一。


[编辑] 各地的國際縱隊紀念碑

[编辑] 附註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Thomas (2003), pp 941-3
  2. ^ 2.0 2.1 2.2 2.3 2.4 2.5 Thomas (1961), Appendix III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Marty attrib. S Álvarez
  4. ^ Thomas (2003), 579
  5. ^ La Pasionaria's Farewell Address, Barcelona, November 1, 1938

[编辑] 參考文獻

  • The Spanish Civil War, Hugh Thomas ISBN 978-0141011615
  • British Volunteers For Liberty, Bill Alexander
  • Book of the 15th Brigade, (Ed. Frank Ryan)
  • Britons in Spain, Bill Rust
  • Connolly Column, Michael O'Riordan, Dublin, New Books, 1979
  • Homage to Catalonia, George Orwell
  • A Moment of War, Laurie Lee ISBN 978-0140156225
  • XV International Brigade (ed. Frank Ryan) Madrid, Commissariat of War, 1938.
  • Battle for Spain: The Spanish Civil War 1936-1939 Anthony Beavor, Weidenfeld & Nicolson, 2006. ISBN 978-0297848325
  • 倪慧如,《橄欖桂冠的召喚》,台北:人間出版社,2001年。 ISBN 9578660669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