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唐太宗 | |
---|---|
姓名 | 李世民 |
廟號 | 太宗 |
諡號 |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
陵墓 | 昭陵 |
政權 | 唐朝 |
在世 | 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 |
在位 | 626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 |
年號 | 貞觀:627年─649年 |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1])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後的庙号。他的前半生是立下赫赫武功的军事家。平竇建德、王世充之後,始大量接觸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即位為帝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此舉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将中国傳統農業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目录 |
[编辑] 生平
李世民於隋朝开皇十八年(599年)出生,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614年李世民娶妻长孙氏,(登基後称长孙皇后)。617年,李淵以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都督、統右三軍,起兵反隋。攻克长安後,李世民官拜京兆尹、受封秦國公。618年,遷趙國公。李淵稱帝後,李世民拜尚書令、晉為秦王。此後,李世民经常出征。自武德元年起,李世民親與三場大戰役:一、破李轨,平定隴西薛仁杲(薛举之子),剷除了唐朝自西方的威脅;二、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復并、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三、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殲滅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團,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後班師返京时,受到唐京军民以崇隆的歡迎。武德四年冬十月,封为空前未有的天策上将、領司徒、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食邑增至二萬戶。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因此闢弘文館,收攬四方彥士入館備詢顧問,與秦王府相結合,儼然一個小內閣。
[编辑] 玄武門之變
此後,李建成知李世民終不肯屈為人臣,而李世民也認為是自己奠下唐朝開國的基業,與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猜忌日深,兩派大臣之間互相倾軋。
其中宰相裴寂、謀士王珪、魏徵、東宫衞士將領薛萬彻等追隨李建成、李元吉。秦府謀士杜如晦、房玄齡,將領秦叔寶、尉遲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從李世民。宰相陳叔達、朝臣長孫無忌等暗中支持李世民。其餘將領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626年,李世民在長安城宫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事後,李世民殺建成、元吉諸子,佔李元吉之妻。
爾後李淵讓出軍權予秦王。數日後,秦王晉為皇太子,未久禅位于李世民,次年改元貞觀。
[编辑] 貞觀之治
貞觀元年(627年),人口因隋末戰爭銳減,戶不滿三百萬,經李世民君臣四分之一世紀的努力,政治安定、國力強盛,至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人口增加了八十萬戶,奠下了高宗、武后、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史稱貞觀之治。
630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師塞北,挑戰東突厥在東亞的霸主地位。唐軍在李靖的調遣下,滅东突厥(参见唐与突厥的战争),李世民因此被各國尊为“天可汗”。在位期间,唐朝積極推行了府兵制、租庸調制和均田制,并加強科举制等政策。
李世民本身也是個英武善辯之人,但是有鑑於帝位得之不易,加上隋煬帝楊廣本人亦以雄健爾雅善辯聞名,隋卻因此鑄下衰亡的大錯,因此在位期間,李世民鼓勵群臣批评他的決策和風格。其中魏徵廷諫了200多次,在廷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時多次發生了使李世民尷尬、下不了臺的狀況。晚年的李世民因國富民強,納諫的氣度不如初期,偶爾也發生誤殺大臣的遺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納言的風範。641年,唐室文成公主下嫁於吐蕃的松贊干布。
《資治通鑑》有記載,李世民貞觀十六年廢太子李承乾之後、改立李治為皇太子之前,李世民之三子一弟李承乾、四子李泰、李祐及弟弟李元昌俱謀取帝位,致李世民心灰意冷之曲折,史載:「承乾既廢,上御兩儀殿,群臣俱出,獨留長孫無忌、房玄齡、李世勣、褚遂良,謂曰:『我三子一弟,所為如是,我心誠無聊賴!』因自投於床,無忌等登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刎,遂良奪刀以授晉王治。」晚年李世民著《帝範》一书以教戒太子李治,总结了他的政治经验,同時评述自己一生功过。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學館的模式,新設弘文館,進一步儲備天下文才。另外,李世民精擅书法,以行书写碑,稱「飛白」,聞名後世。著名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等。史家曾疑李世民生前,指定以東晉書法大家,王羲之所作蘭亭集序為陪葬品。近年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者研究,《蘭亭集序》應該不在李世民之昭陵,而在高宗、武后所合葬的乾陵之中。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唐太宗撰寫《帝範》十二篇頒賜給太子李治。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得了痢疾(一說是服用丹藥大合金疙瘩暴死[2]),医治最终无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649年7月李世民崩在唐京含風殿。葬於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
[编辑] 過失
面对自己空前的文治武功,太宗到晚年也出现一些过失。首先纳谏不如贞观早期积极,比如贞观十年,魏徵发现他“渐恶直言”。其次奢侈之风日重。不过晚年他还是能反省自己过度奢糜的错误。
太宗年轻时还曾经嘲笑秦始皇,汉武帝迷信方术的行为。但中年起,經歷二子爭嫡、伐高句麗未果,致健康大不如前,开始迷信古印度方士的長生藥。最后因为长期服用方药,导致暴病不治,年仅五十岁。[3]
司馬光說唐太宗「好尚功名,不及禮樂,父子兄弟之間,慚德多矣」[4]
[编辑] 修史之證
終李世民一生,都擔心日後史家如何評論「玄武門之變」,於是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閱讀《起居注》和《實錄》。初時褚遂良不許,後來他再要求房玄齡,房應允並給予《起居注》和《實錄》的手稿予太宗,此舉打破歷代皇帝不可閱讀的先例。雖史書記載李世民要求「削去浮,直書其事」,但據考證,史家認為李世民曾多番修改兩書,疑是向後世掩飾他於玄武門之變中殺兄弒弟、屠姪佔嫂等罪狀。
[编辑] 軼事
史书记载,李世民年轻时力大无比,随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张两米长的巨阙天弓,可见其武功一流。
李世民有次與敵對戰前,僅率領一名騎兵一起充當偵查工作。途經一處草原高地,因為太累與士兵一起睡著,被敵人發現,本來意欲圍殺李世民。此時突然有一條蛇追老鼠,奔到騎兵臉上,驚醒騎兵,才發現身邊都是敵人,於是李世民與騎兵上馬逃亡,李世民本人左右開弓,百發百中,終於逃出追擊。
太宗继位前曾任天策上将,设天策府。太宗继位后在苑囿内狩猎,有一群野猪奔了出来。太宗四箭射杀了四只,但还是有一头雄壮的公野猪冲到近前。吏部尚书唐俭慌忙下马,与之搏斗。太宗拔剑砍死野猪,笑着对唐俭说,“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耶?何惧之甚!”原来唐俭曾任天策府长史。唐俭当即回复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理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太宗觉得唐俭说得有理,于是停止了狩猎。
太宗继位前,曾任尚书省尚书令,即宰相之职。太宗继位后,没有人再敢任此职。于是以尚书左仆射代之,以尚书右仆射辅之。
[编辑] 天可汗
貞觀四年,西域各國君主在長安請求唐太宗為「天可汗」,意為天下總皇帝或天下共主。「天可汗」除了是一種對唐朝皇帝的榮銜,還是一種有實質意義的國際組織體系,以維持當時各同盟國的集體安全。
[编辑] 家庭
[编辑] 后妃
- 长孙皇后,三子,李承乾,李泰,李治
- 韦贵妃 (唐太宗),子紀王李慎,长孙皇后崩后,一直由韦贵妃掌管后宫
- 燕德妃,本为贤妃,阴德妃降为嫔后,升为德妃,子越王李貞,李治尊封为越国太妃
- 徐賢妃,名徐惠,自才人、婕妤进封昭容,太宗崩后徐惠殉葬,追为贤妃
- 杨妃,隋煬帝女,子吳王李恪,后人猜测她的封号可能是淑妃
- 阴嫔,本封为阴德妃,因为儿子齊王李祐的缘故,降为嫔
- 杨妃,子赵王李福
- 王氏,子蔣王李惲
- 杨氏(原為李元吉之妻),子曹王李明,因为身份尴尬的问题,没有封号,据说唐太宗有意立其为后,遭反对后才不了了之
- 武媚娘,才人,即後來的武則天
[编辑] 子女
[编辑] 子
- 皇太子李承乾(母長孫皇后)
- 楚王李寬(母不詳,早薨)
- 吳王李恪(母隋煬帝女楊妃,文武兼備,唐太宗一度考慮立李恪為太子,但遭長孫無忌反對。唐高宗即位後,長孫無忌為專權,對李恪和其同母弟李愔展開迫害,李恪被控謀逆,被迫自殺,李愔被廢為庶人並被放逐)
- 魏王李泰(母長孫皇后,後廢為庶人)
- 齊王李祐(母陰妃,後廢為庶人)
- 蜀王李愔(母隋煬帝女楊妃)
- 蔣王李惲(母王氏)
- 越王李貞(母燕妃)
- 高宗李治(原為晉王,母長孫皇后)
- 紀王李慎(母韋妃)
- 江殤王李囂(母燕妃,早薨)
- 代王李簡(母不詳,早薨)
- 趙王李福(母楊妃)
- 曹王李明(母李元吉妻巢剌王妃楊氏)
[编辑] 女
唐太宗共有21位女儿[5]:
- 襄城公主(下嫁萧锐,又嫁姜简)
- 汝南公主(早薨)
- 南平公主(下嫁王敬直,又嫁刘玄意)
- 遂安公主(下嫁窦逵,又嫁王大礼)
- 長樂公主(母長孫皇后,下嫁长孙冲)
- 豫章公主(早年丧母,由长孙皇后抚养长大,下嫁唐义识)
- 巴陵公主(下嫁柴令武,後被迫自殺,追封比景公主)
- 普安公主(下嫁史仁表)
- 東陽公主(母長孫皇后,下嫁高履行)
- 臨川公主(母韋貴妃,下嫁周道务)
- 清河公主李敬(字德贤,下嫁程怀亮)
- 蘭陵公主李淑(字丽贞,下嫁窦怀悊)
- 晉安公主(下嫁韦思安,又嫁杨仁辂)
- 安康公主(下嫁独孤谋)
- 新興公主(下嫁长孙曦)
- 城陽公主(母長孫皇后,下嫁杜荷,又嫁薛瓘)
- 高陽公主(早年丧母,由长孙皇后抚养长大,下嫁房遗爱,後被迫自殺,追封合浦公主)
- 金山公主(早薨)
- 晉陽公主(字明達,母长孙皇后,丧母后由唐太宗亲自抚养,十二岁夭折)
- 常山公主(没有下嫁)
- 新城公主(母長孫皇后,下嫁长孙诠,又嫁韦正矩)
[编辑] 参考文献
前任: 父高祖李渊 |
中國大唐皇帝 627-649 |
繼任: 九子高宗李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