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教育家。
目录 |
[编辑] 生平
- 1891年,生于安徽省徽州府歙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前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胡晓风对于陶行知的出生年进行了精细的考证,他认为陶行知出生于1893年。详细考证见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新版《陶行知全集》中胡晓风的文章。
- 1906年,就读于基督教中国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
- 1909年,考入美以美会所办的南京汇文书院博习馆(即预科)。
- 1910年,汇文书院合并基督教长老会所办宏育书院更名金陵大学,从汇文书院预科升入金陵大学文科。曾任《金陵光》中文版主笔。
-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毕业论文题为《共和精义》。全家从歙县迁南京,与汪纯宜结婚。
- 1914年,赴美国留学,先入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学,次年获政治学硕士学位。
- 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其间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约翰·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对陶行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1917年8月,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郭秉文之聘,提前回国,在南京高师主讲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史、教育心理等。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于1921年改为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名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
- 1918年3月,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长;5月,南京高师成立教育专修科,任教育科主任。
- 1919年,与刘伯明等组织南京学界联合会筹备会,同年当选为会长;作为南京高师代表参与新教育改进社、《新教育》月刊。
- 1919年2月,发表《教学合一》,同年在南京高师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不久为全国教育界所采用。4月,发表《第一流的教育家》,率先提出创造精神的教育思想。
- 1920年夏,在南高师举办第一次暑期学校,为中国高等学校开办暑期学校之始。
- 1921年,参加组织实际教育调查社;11月,从事全国教育联合会“中国新学制”起草工作。
- 1922年2月,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同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机关刊物《新教育》主编,并发表《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评学制草案标准》、《中国建设新学制的历史》。
- 1923年7月,致函国立东南大学代理校长刘伯明,辞别东大,专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参与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被安徽旅宁同乡会、同学会所办南京安徽公学推为校长。先后谢绝被聘任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8年改为国立武汉大学)校长、金陵大学校长的邀请,专事中华教育改进社工作及促进平民教育运动。
- 1926年,在其创办的明陵小学召开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次乡村教育联合研究会上,宣读《我们的信条》,提倡“生活教育”。
- 1927年,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晓庄师范。
- 1930年4月,晓庄师范被查封。逃往日本。
- 1931年春,回国,在上海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等。
- 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
- 1946年1月,创办重庆社会大学;4月,筹备将育才学校迁沪及筹办上海社会大学。
- 1946年7月25日,在上海去世。
[编辑] 著作
[编辑] 教育思想
[编辑] 平民教育
[编辑] 民主教育
[编辑] 生活教育
-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编辑] 言论
-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编辑] 历史地位
- “万世师表”
- “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
-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编辑] 外部链接
-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 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黄山)
- 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
- 晓庄师范陶行知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