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钱大昕(1728年—1804年)是中国清代史学家,语言学家。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
[编辑] 生平
早年以詩賦聞名江南,獻賦獲賜舉人。乾隆十九年中進士,曾在鍾山、婁東、紫陽等各書院講學。对于音韵学和训诂学很有创见。首先注意到了古声母的研究,证明了古代没有轻唇音和舌上音的分别。錢大昕考証,上古無輕唇音(唇齒音),“無”發成“模”,又轉為“毛”。“ 毛”的古音為“謀”,所以模能轉為毛。錢大昕撰《廿二史考異》一百卷,以顧炎武之歷史考據方法,拾遺規過,最享時譽。曹聚仁說:“錢大昕推許戴東原‘實事求是,不主一家’,儼然是科學家的頭腦了。假如他們研究的對像是自然科學的話,他們便是達爾文、法布耳那樣的科學家了。”他還稱讚說:“這(考據學)便是牛頓、達爾文的治學態度。”(《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錢也寫過〈奕喻〉這樣的文章,他在下棋時,領悟了一些道理:「今之學者,讀古人書,多訾古人之失;與今人居, 亦樂稱人失。人固不能無失,然試易地以處,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知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
近代史學家陳寅恪獨服錢大昕,稱之為“清代史家第一人”。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依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所謂「唐制服色不視職事官,而視階官之品」,考證當時“江州司馬青衫濕”的白居易,雖名義上為「從五品下」,然卻是「將仕郎守江州司馬」;據此,陳寅恪得出以下結論:「樂天此時止為州佐,固唯應依將仕郎之階品著青衫也。」。趙翼的《廿二史劄記》、王鳴盛《十七史商榷》與錢大昕的《廿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编辑] 貢獻
[编辑] 音韻學
在錢之前,研究古音眾多,但都衹注重古韻,真正注意到古紐問題者當推錢氏。關於古紐,錢氏提出四個要點:
- 古無輕脣音
- 古無舌上音
- 古人多舌音
- 古影喻曉匣雙聲
- 此外,錢氏對于古音也提出許多看漢,如主張詩經有正音,有轉音。正音,就是從偏旁得聲;轉聲,就是「聲隨義轉或「雙聲假借」
主要著作:
- 《恒言录》
- 《十驾斋养新录》
- 《二十二史考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