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學美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解釋學美學(Hermeneutic)是在現象學與存在主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美學流派,近代解釋學的基本特點是客觀主義,強調忠實客觀的把握文本和作者的原意,而「文本」這概念被擴展至書面文件,例如:講話、表現、藝術作品和事件,因此,任何一個人都在細說或者詮譯著「社會文本」。
目录 |
[编辑] 辭源
“hermeneutics”源自於希臘語(ἑρμήνευω),意思是“瞭解”。這是從希臘神赫耳墨斯(Hermes)的名字得來。
[编辑] 代表思想家
[编辑] 迦達默爾
海德格爾認為理解是主觀的,且理解本身具有歷史性,取決於觀者先前的理解,有所謂的「前結構」,因此理解要以「前理解」和「前結構」為前提。迦達默爾進一步提出了理解的「歷史性」、「視界融合」、「效果歷史」等概念。
視界融合(horizontver-schmelzung):理解的過程是在文本的作者原初視界和解釋者現有視界的交織融合,達到一種既包容,又超出文本與讀者原有視野的新的視界,造成了一個理解有賴於前理解,前理解又有賴於理解的循環,這就是所謂「解釋學的循環」(der hermeneutische kreis)。
正當的解釋學應當在理解中顯示歷史的真實,歷史不是純然客觀的事件,也不是純然主觀的意識,而是歷史的真實和歷史的理解,二者間的相互作用,因此歷史總是含著意識,不是客觀的。
強調藝術真理的本體論地位,審美理解就是對藝術真理的理解,以就是對世界本體存在的理解,藝術作品作為審美理解的對象,實際上就是存在的敞開,一方面藝術最直接地對我們說話,同我們有一種神秘的親近,使我們覺得同藝術融合為一體,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斷從藝術品中看到自身的存在,彷彿同自己照面。
藝術品本體意義的發現是無止境的,審美理解實質上就是藝術品和解釋者、觀賞者間不斷的對話,是存在意義的不斷揭示。
迦達默爾從本體論的角度把「遊戲」從主體論的傳統中跳脫出來,把它看作是藝術品本身的存在方式,就是遊戲。遊戲總是有一種來回重複的運動,具有「自我同一性」,它無目的又含目的,具有「無目的的理性」這個重要特質,藝術品的欣賞者,亦即「同戲者」始終主動以真實的經驗在理解著藝術品的內涵。
迦達默爾的美學是對20世紀現代藝術的辯護,具有全面反傳統性質,達到了時代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