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爾康餐廳火災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衛爾康餐廳火災事件是一場發生於1995年2月15日(農曆正月十六)星期三晚間7時,台灣台中市台中港路一段52、54、56號上的「衛爾康」西餐廳(位於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港分院對面)的火災事件,64人死亡,為台灣歷來死傷最嚴重的單一火災事件。當時國際媒體如CNN亦加以報導。
目录 |
[编辑] 事件經過
起因於瓦斯外洩。一樓吧台炊具附近的瓦斯管線破裂,外洩的瓦斯遇到火源,瞬間引燃周圍可燃材料,一方面往一樓其他部分延燒,另一方面則循往二樓之樓梯向二樓擴大延燒。由於當時正值晚餐時間、人潮聚集,同時餐廳員工又未及時疏散顧客,且起火點位於靠正面的主樓梯旁,造成內部人員逃生不及,結果造成64人死亡、11人受傷。包含七位廚師也因後門封死、逃生困難,全部急救不治。此一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造成全台輿論譁然,政府因而制訂相關法規,避免事件的再度發生。可以說,此一事件是台灣公共安全開始受重視的轉捩點。
[编辑] 釀災原因
- 衛爾康西餐廳一、二樓逃生通道分別被磚牆及金屬浪板封死,火警發生後濃煙阻斷逃生路線,此為造成慘重傷亡最主要的原因。
- 衛爾康西餐廳旁邊原本是停車場及防火巷空地,但後來被改建成KTV,造成逃生無門。
- 依現場民眾目擊所示,案發當時係衛爾康西餐廳吧台處先起火。火勢發生初期,員工先以滅火器搶救無效,火勢迅速爆燃後始報警,延遲搶救時機,造成無法挽回之慘劇。
- 火警發生初期,員工滅火時,未同時疏散顧客,致喪失逃生時機。
- 衛爾康西餐廳內部裝潢均係易燃性材料。火警發生後,造成迅速爆燃及產生大量高熱濃煙、火焰,阻斷逃生機會。
- 衛爾康西餐廳一、二樓出入口僅只一處。火災發生後,出入口即陷入一片火海,阻隔逃生之路。
- 衛爾康西餐廳二樓朝台中港路面,使用整片式強化玻璃落地窗。顧客未熟悉敲破玻璃之要領,而致無法順利逃出。
[编辑] 現場情況
由於消防隊距離火災現場僅六百公尺,因此消防人員很快便抵達現場。根據當時一位張姓義消分隊長向《聯合報》記者形容:「在二樓的窗口附近,搶救人員發現多數死者,大都是互疊倒在靠窗的位置,從這一情況研判,火警發生後因火勢蔓延快速,現場的客人紛紛擁擠到窗口,但因人多,有些人不敢跳樓,造成人擠人的情況,而且在情況緊急下,大家相互推擠踐踏,而使傷亡加重。」他判斷,在這一場浩劫中,由於出口只有一個,受害人逃命時先是自行踐踏成傷,再遭到火焚,且大樓採密閉式建築,加上違建嚴重,使消防車難以靠近滅火,導致重大傷亡。
[编辑] 善後賠償
衛爾康西餐廳負責人在事後,拿出所有財產(新台幣2400多萬元)理賠,但每位罹難者只能分到六十多萬。罹難者家屬認為,台中市政府人員沒有依照法令檢查衛爾康西餐廳違規使用、消防設備不合格等問題才會發生火災,台中市政府應該負起賠償責任;因此向法院要求國家賠償。1989年,衛爾康西餐廳未經商業登記,即擅自開幕營業。官司於2003年定讞,台中市政府必須賠償每位罹難者新台幣一百萬元。
[编辑] 影響
- 當時的總統李登輝以執政黨(國民黨)主席身份,向全民道歉。台中市長林柏榕記大過一次,事後並因此事件遭監察院彈劾,停職半年。當時的在野黨(新黨、民進黨等)抨擊官員推諉卸責,國民黨形象因此受到很大的傷害。
- 政府在民意壓力下,陸續修訂與創建各項法規,如「消防法」、「建築技術規則」、「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等,實施公共場所必須使用防火建材,逃生通道必須保持暢通,餐飲業強制投保公共意外險等改革。從此,台灣公共場所火災死傷大為減少。
- 將消防事務自警察機關獨立,成立內政部消防署,落實「警消分離」制度。
[编辑] 靈異傳說
事件發生後,台灣民間紛傳在事件現場上空發現載著死者靈魂「幽靈船」的都市傳奇。而且這艘船必須在人間集滿一百個冤魂才會啟航。由於此傳說顯示還會有類似事件再發生,導致公共場所人數大為減少,現場附近的商業區第一廣場也因而沒落。
[编辑] 參考文獻
- 1995年02月16日《聯合報》。
- 公司登記資料查詢
- 慈濟道侶叢書-生命系列007《扭轉人生》
- 法務部政風司 講授,〈以興利服務角度談政風機構協處國家賠償案件〉,台北市政府法規會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