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莱姆病或莱姆疏螺旋体病是一种传染性的蜱媒病,由伯氏疏螺旋體 (一种革蘭氏陰性菌微生物),导致的疾病。
因为这种病被公认是在1975年10月,在康乃狄克州的老莱姆镇,莱姆镇和东哈丹姆附近地区首次发现而得名。这种病是由于被感染的蜱叮咬而传染的。1982年,美国国家卫生总局的威利·伯格多费(Willy Burgdorfer)和同事从丹敏硬蜱(Ixodes dammini)分离到莱姆病病原体。 莱姆病是一种地区性、全身性、慢性为症性蜱媒螺旋体病。早期以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点,以后出现神经、心脏或关节病变,通常在夏季和早秋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于女性。
[病因]
由蜱传播的Burgdorferi疏螺旋体为病原体。
[病理]
1、红斑表玻全层血管周围和间质中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或嗜酸性白细胞浸润,表皮及真皮乳头水肿。
2、关节受累时的滑膜改变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似。
[诊断]
1、皮肤病变:常为首发症状,特征性表现为慢性游走性红斑,初起为红色斑疹或丘疹,逐渐扩大成环殂损害。一般出现在蜱叮咬后3—32天,好发于躯干、大腿、腹股沟,、腋下等处。
2、神经系统病变:约见于15%的患者,与皮疹同时或消退后1—6周出现。表现为脑膜炎、脑神经炎、舞蹈症、小脑共济失调,出现脑膜刺激征、昏迷、面瘫或三叉神经痛等。
3、心脏病变:见于8%左右的患者,常于皮损出现3周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心包炎或全心炎等。
4、关节病变:约见于60%的患者,多累及大关节,尤其是膝关节,反复发作肿胀、疼痛,10%的患者可转变为慢性关节炎。
5、其他表现:发热、乏力、肌痛、恶心、呕吐、结膜炎、虹膜炎、淋巴结及肝脾大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可稍增多。
2、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阴性。循环免疫复合阳性。
3、抗burgdorfer疏螺旋体抗体滴度≥1:256。
(三)经线检查
可见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影,少数患者有软骨和骨侵蚀表现。
(四)诊断标准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符合下列任何1条者均可诊断为莱姆病。
1、在流行区,慢性游走性红斑(单个红斑的直径必须至少为5cm,并应由医生检查确定)或抗burgdorfer疏螺旋体抗体滴度≥1:256,及1个或1个以上器官系统受累。
2、在非流行区,慢性游走性红斑及抗burgdorfer疏螺旋体抗体滴度≥1:256。,或慢性游走性红斑及1个或1个以上器官系统受累,或抗体滴度≥1:256。及1个或1个以上器官系统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