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自戀(英語:narcissism),形容自我陶醉的行為或習慣。
這個名詞來自希臘神話。那西賽斯(英語:Narcissus)是一名俊美的希臘青年,他拒絕了女神厄科(意譯:回聲,是一名有漂亮嗓子的女神)的求愛。他注定會愛上他自己在湖中的倒影,作為懲罰。因為沒法令他的愛變得完滿,他日益消瘦,最後變成了一朵以他命名的花——那西賽斯,也就是水仙花。
如果沒到極端的情況,自戀被視為健康心理的重要元素。
在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學上,過度的自戀可以變成病態,或者會有嚴重人格分裂/不正常的表現,例如自戀人格分裂
這個字眼通常帶有貶義,代表誇張、自滿、自負、自我、或自私。當用在一個社會團體的時候,它通常代表精英主義,或者對他人疾苦的冷漠或不聞不問。
目录 |
[编辑] 性自戀
性自戀的意義,是以色慾角度把自己看作一種性動物:有跟自己的鏡像以性來合一的慾望。根據胡伯特的分析,性自戀也可以是在性行為中自我中心心理;代表無法與他人一同享受性愛與融合的典型;他們以高姿態的性形象,掩飾他們極低的自我形象。這種情況在男性中較普遍,有人認為它是對性愛上癮的基礎。
[编辑] 自戀文化
歷史學家拿殊對這個問題作出了深入的研究。他認為自戀文化,是現時無論做甚麼,也以追求物質富足去作達到快樂的標準。而這種表現成為了硬性而隱蔽的社會等級制度。自由主義在這種文化中,只存在於消費社群;而在藝術、性與宗教的層面中,已經沒有了自由的力量。
在這麼一個競爭性的社會裡,可以沒有聯盟和透明度。對於社會符號的威脅實在太多,而且很多時候也是非常難以察覺的。所以防衛和競爭便成為了生活的模式。「社群」的真正意義被損害——或消滅——並將被努力希望集結社群意識的同等物取而代之。
[编辑] 自戀的基因特徵
在基因科學愈來愈發達的年代,很多人都提出自戀的傾向全部,或局部埋藏在基因排序之中的說法。
[编辑] 對孿生兒的遺傳性研究
賴夫斯利(M.D, Ph.D.)是一個專門研究人格混亂的醫生。在1993年,他和他的同事出版了一份非常重要的報告,稱為基因及環境對人格混亂的影響;報告的結論是,根據一連串的標準測試,自戀是一種很普遍的遺傳特徵。研究對象是在人口中抽出來的175對孿生兒自願者(90對同卵雙生,85對異卵雙生),每一對都做了一份分析18種人格混亂特質的問卷。報告的作者以標準方法,估量了基因與環境的相對影響。在18種人格混亂中,自戀是可遺傳度最高的一種(0.64),證明了若雙生兒有這一種特徵,多是基因遺傳的影響。在其他人格的特點中,只有四個有多於0.5的遺傳性系數:麻木不仁、身份問題、反叛與社交恐懼。報告大致上的結論是:1)與其他報告的結果一樣,有些性格具有更多的遺傳性;2)在正常與混亂的人格中,有一個連續的系統。
[编辑] 對自戀的謳歌
[编辑] 花花公子
花花公子(dandy)指對自己的外貌、言談與消閒活動尤其注重的男性。在18世紀末期和19世紀的英國,有很多花花公子都嘗試影響貴族的價值觀,縱使他們很多本身都是貴族。所以花花公子也可以算是自負傲慢的人。
[编辑] 新浪漫音樂
在始於倫敦夜總會的新浪漫音樂運動中,墮落和自戀是永恆的主題。這是一個完全關於形象的運動;前龐克愛好者以超現實主義來重新包裝,無政府的誘惑與浪漫化;他們時時刻刻都在想著如何獲得更多的注目。
這是一個關於如何既浮誇、又吸引、奢華、美麗、自戀的運動。這運動的代表人物包括大衛.寶兒、拜仁費利、加利紐文等。
[编辑] 都市性別
1994年,英國獨立報記者馬克深遜第一次用到「都市性別」這個字眼。英文「Metrosexual」,由「Metropolis」(都市)與「sexual」(性別)兩個字組合而成,意即在大都市生活的,對自己的外型及打扮十分注重的時髦男性。由於通常這種男性都是同性戀者,「都市性別」是對有這種特徵的異性戀男性的稱呼,亦稱「都市直男」,在台灣亦稱「酷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