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组织行为学,是通过研究一定组织体系内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从而提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一種社會科学。 [1]
[编辑] 從眾
個體在行為上的調適,以符合團體的規範。團體的從眾(conformity)壓力,是否對個別成員的判斷力和態度產生影響?經由Solomon Asch的實驗,結論是:團體規範會壓迫成員要順從。因為我們希望成為團體的一份子,並避免與他人有顯著的不同,所以捨棄自己的主見而附應團體的意見。
從眾行為可以用社會資訊處理理論(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來解釋,這個理論是由Salancik和Pfeffer在1978年提出,基本的前是說人是一個有機體,會根據所處的社會背景(social context)和情境(situation)的狀況,當成一個資訊來處理,然後調適其個人的態度、行為和信念等等。我們也可以這樣說,人們會使用社會環境中他人的價值、規範、期望及行為結果等等資訊,用以引導個人的行為。
因為社會資訊影響一個人的程度可能是不同的,Salancik和Pfeffer又分為三個不同程度的作月,稱之為影響的程序(processes of influence),分別為順從(compliance)、認同(identification)和內化(internalization)。
[编辑] 角色認同
個人的態度和實際行為能與角色一致,就構成了角色認同(role identity)。當人們發現情境及其要求起了明顯的變化時,他們有迅速變換角色的能力。例如:當工會幹事升任為領班時,我們可以發現在幾個月內,他的態度會從傾向於工會轉為傾向管理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