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光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曳光彈較其他子彈彈頭不同之處在於彈頭在飛行中會發亮,並在光源不足或黑暗中顯示出彈道,協助射手進行彈道修正,甚至作為指引以及聯絡友軍攻擊方向與位置的方式與工具。
目录 |
[编辑] 原理
曳光彈由於彈尖有一層含有易燃化學物質,例如磷(phosphorus)或者鎂(magnesium)的礦物塗料,因此在射出槍管後由於彈頭以高速衝過大氣,彈尖與大氣摩擦形成高溫而點燃這些礦物塗料使得彈頭發出光亮。
[编辑] 構造
美國與北約的曳光彈頭基本上以鍶(strontium)混合鎂進行彈道指示,並且透過鎂的燃燒作用形成燃燒效果;所謂「穿甲燃燒彈」(armor-piercing incendiary ammunition)就是在銅皮包覆鎢鋼外層增加這一層塗料;俄羅斯與中共軍方傾向使用鋇(barium)作為彈道指示顏色,亦即在戰況下如果曳光彈呈現綠色,就是來自俄羅斯或中國的曳光彈;如果是亮紅色就代表彈頭來自美國或北約組織。
[编辑] 使用
使用曳光彈的好處在於能夠協助射手於光源不足或黑暗中修正彈道,然而雙刃之一體兩面也就是會暴露出射手的位置,因此遭到目標還擊或逃脫。針對這一點彈藥製造商也提出新的解決方式,就是讓彈藥的火藥減量,透過降低彈頭初速到「延遲」點燃彈頭易燃物質的方法,這樣一來曳光彈就會在飛離槍口一段距離後才會開始指示彈道。不過這個世界總是充滿矛盾,因為曳光彈說穿了就是以普通的實心全金屬包覆彈頭加上磷鎂塗料改製而成的,亦即也具備同樣的殺傷力,然而在推進火藥減量後彈頭不論在威力、初速以及有效距離上就約略打折扣。
由於曳光彈是很有效的瞄準校正工具,因此使用上也相當廣泛,再主力坦克還沒有運用先進的射控儀器,例如紅外線夜視儀以及雷射指標器之前,往往都是透過主炮旁的同軸機槍(co-axial machine gun)先行對目標射擊,戰車長透過瞄準望遠鏡觀察落點後與以修正瞄準或者將膛室中備便的主炮射出將目標摧毀。
曳光彈對於空戰也有相當重要的幫助,以双胴體的悪魔P-38戰機來說,機首所配備的Hispano M2(C) 20 mm機炮上有一共150發彈藥,其中曳光彈就配2發,穿甲彈2發,餘下為高爆彈141發。另外四挺白朗寧M2重機槍加起來一共2,000發.50 BMG子彈當中平均每5發就有一發為曳光彈,因此在空戰時飛行員得以曳光彈的彈道修正機身角度或速度讓彈道與日機或德機交會而與以擊落;日本帝國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就是P-38戰機的戰利品之一(日方於戰後解密透露山本大將屍身上有重機槍彈頭創口,顯示其於座機墜落前已遭到P-38戰機之機槍擊斃,於自己的座位上殉職)。曳光彈於空戰中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協助照相槍辨認戰果,是否擊中敵機以及是否引起敵機燃燒或爆炸。
另外一個較不太為人知的就是蘇聯的AK-47突擊步槍也相當倚賴曳光彈;曳光彈於AK-47之重要性不在於協助射手修正彈道,而是射手往往將曳光彈置為彈匣中最後一發,如此能夠提醒射手子彈以盡,得停火更換彈匣。
[编辑] 戰術使用
蘇聯空軍在二次大戰中有些不聰明地採用類似前述的安排,但是瞞不住精明的德國飛行員,因為只要飛行員在「狗咬狗」(dog fight)中撐過去,往往那一記蘇聯曳光彈就代表德方「Show time」!(好戲上場)的時間到了。
這個道理對於地面交戰中的部隊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一記曳光彈之後槍口即便保持沉默對於聰明的敵軍來說就是對方不是在更換彈匣就是彈盡援絕;或者是一種以弱示強的詭計,誤導敵軍以為對方人單勢孤彈盡援絕,而誘敵軍接近後與以殲滅。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戰機主要以雷達、雷射,或其他光電系統進行導引與瞄準鎖定,因此曳光彈的重要性就大不如從前了。
[编辑] 種類
曳光彈依照其光亮度分為三種:明亮型(bright tracer),微亮型(subdued tracer)以及幽黯型(dim tracer)。
基本上曳光彈不用則已,一飛出槍口就是大明大亮,因此能夠「友善地」提醒交戰對方發射曳光彈的所在位置。所以有一句軍事諺語說,「曳光彈幹兩邊的活兒」(tracers work both ways.)。曳光彈能有多亮?明亮型曳光彈能讓夜視鏡無法承受亮度到送修的程度。微亮型曳光彈則是改善明亮型曳光彈曝露射擊位置的缺點所研發出來的彈種,通常彈頭飛出槍口後100碼才會開始點燃發亮。至於幽黯型曳光彈的光度以肉眼來說,其清晰可見程度不如夜視鏡中來的清楚。
新款專利曳光彈(US patent application 20040099173)反而相當有創意地棄傳統磷火式(pyrotechnic compound)彈頭而改使用「發光二極體」(LED)以及電容器(capacitor),其優點在於唯有己方能得見曳光彈的循跡由於發光體朝向後方的關係(rearward shining directional light source),並且幾乎無遠弗屆,因為傳統曳光彈受限於彈尖礦物塗料覆蓋量,也經常發生在遠距離中彈頭還未到達目的,彈尖上的磷、鎂塗料就已經燃燒完畢而失去指引效果。
不過反過來說這種彈頭也相當重,儘管能夠持續發亮,但是在無法進一步將彈頭進行輕量化之前,射程上還無法有效突破限制。順便補充一些資料,7.62mm x 51曳光彈或者7.62mmR曳光彈在射程超過800m之後就失效了;5.56x45 NATO曳光彈或者5.45 M74曳光彈在300m以後就失效了。
M856曳光彈的彈頭重63.7格令,可用於M16A2、A3、A4、M4卡賓槍系列,以及M249SAW機槍,可有效指引875碼的距離,用在M249機槍上,則是每4發M855子彈搭配1發M856曳光彈。
值得注意的是M856曳光彈唯有緊急狀態下得以M16A1步槍發射,並且有效距離不到90m,原因在於M16A1的膛線繞距為1:12,而並非像M16A2為1:7,所以容易導致M856彈頭脫離槍口後翻滾搖擺,彈道會變的極不穩定。部隊進行訓練時可以使用較輕的M196曳光彈(重55 grain),有效指示距離500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