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理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弦理論 | ||||||||
超弦理論
|
||||||||
弦理論是理論物理學上的一門學說。弦理論用一段段“能量弦線”作最基本單位以模擬世界上所有物質結構,大至星際銀河,小至電子、質子及夸克一類的基本粒子都由這一維的“能量線”所組成。中文文獻上,一般寫作「弦」或「絃」。
較早時期所建立的粒子學說則是認為所有物質是由零維的“點”狀粒子所組成,也是目前廣為接受的物理模型,也很成功的解釋和預測相當多的物理現象和問題,但是此理論所根據的“粒子模型”卻遇到一些無法解釋的問題。比較起來,“弦理論”的基礎是“波動模型”,因此能夠避開前一種理論所遇到的問題。更深的弦理論學說不只是描述“弦”狀物體,還包含了點狀、薄膜狀物體,更高維度的空間,甚至平行宇宙。值得注意的是,弦理論目前尚未能做出可以實驗驗證的準確預測,關於這一點,以下內文會說明。
目录 |
[编辑] 發展歷史
弦理論的雛形是在1968年由Gabriele Veneziano發現。他原本是要找能描述原子核內的強作用力的數學函數,然後在一本老舊的數學書裡找到了有200年之久的欧拉 Beta 函數(Euler Beta Function),這函數能夠描述他所要求解的強作用力。不久後李奧納特·蘇士侃發現,這函數可理解為一小段類似橡皮筋那樣可扭曲抖動的有彈性的“線段”.這在日後則發展成“弦理論”。
雖然弦理論最開始是要解出強作用力的作用模式,但是後來的研究則發現了所有的最基本粒子,包含正反夸克,正反電子,正反中微子等等,以及四種基本作用力“粒子”(強、弱作用力粒子,電磁力粒子,以及引力粒子),都是由一小段的不停抖動的能量弦線所構成,而各種粒子彼此之間的差異只是這弦線抖動的方式和形狀的不同而已。
[编辑] 弦理論
[编辑] 弦理論與超弦理論
另外,“弦理論”這一用詞所指的原本包含了26維的玻色弦理論,和加入了超對稱性的超弦理論。在近日的物理界,“弦理論” 一般是專指“超弦理論”,而為了方便區分,較早的“玻色弦理論”則以全名稱呼。1990年代,受絃對偶的啓發,愛德華·維頓猜想存在一11維的M理論,他和其他學者找到強力的證據,顯示五種不同版本的十維超弦理論與十一維超重力論其實應該是M理論的六個不同極限。這些發現帶動了第二次超弦理論革新。
[编辑] 弦理論與大一統理論
弦理論會吸引這麼多注意,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它很有可能會成為大一統理論。弦理論也可能是量子重力的解決方案之一。除了重力之外,它很自然的成功描述了各式作用力,包含了電磁力和其他自然界存在的各種作用力。超弦理論還包含了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之一的費米子。至於弦理論能不能成功的解釋基於目前物理界已知的所有作用力和物質所組成的宇宙,這還是未知數。至今研究員仍未能找到一個弦論模型,其低能極限為標準模型。
[编辑] 额外维
[编辑] D-膜
D-膜 是開弦能終結的地方。 D-膜是時空之一子流形,開弦的終點在其上遵守 Dirichlet 邊界條件,故稱「D膜」。 研究員稱 D膜的動力學為「矩陣理論」(en:M-theory#Matrix theory),是為「M」字之一來源。
[编辑] 物理或是哲學
在未獲實驗證實之前,弦理論是屬於哲學的範疇,不能完全算是物理學。無法獲得實驗證明的原因之一是目前尚沒有人對弦理論有足夠的了解而做出正確的預測,另一個則是目前的高速粒子加速器還不夠強大。
科學家們使用目前的和正在籌備中的新一代的高速粒子加速器試圖尋找超弦理論裡主要的超對稱性學說所預測的超粒子。但是就算是超粒子真的找到了,這仍不能算是可以證實弦理論的強力證據,因為那也只是找到一個本來就存在於這個宇宙的粒子而已,不過這至少表示研究方向是正確的。
[编辑] 相關主題
[编辑] 參考出處
- Greene, Brian. The Elegant Universe(台灣中文譯本《優雅的宇宙》或內地中文譯本《宇宙的琴弦》). W.W. Norton and Co. New York,NY. c1999. ISBN 0-375-70811-1
- Witten, E. , <<String Theory Dynamics in Various Dimensions>>, http://arxiv.org/abs/hep-th/9503124
- Hull, C. - Townsend, P , <<Unity of Superstring Dualities>>, http://arxiv.org/abs/hep-th/9410167
[编辑] 外部連結
- The Elegant Universe Online (含3小時的影片)
標準重力理論
|
廣義相對論的替代理論 | 統一場論 | 其他
[S] = 小作品(St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