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春三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壽春三叛 | |||||||||||
---|---|---|---|---|---|---|---|---|---|---|---|
三國時代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第一次叛亂:王淩勢力、第二次叛亂:毌丘儉勢力、文欽、第三次叛亂:諸葛誕勢力、孫吳 | 魏國司馬家 | ||||||||||
指揮官 | |||||||||||
第一次叛亂:司馬懿、第二次叛亂:司馬師、第三次叛亂:司馬昭 | 第一次叛亂:王淩、第二次叛亂:毌丘儉、文欽、第三次叛亂:諸葛誕、孫綝 | ||||||||||
兵力 | |||||||||||
? | ? | ||||||||||
傷亡 | |||||||||||
? | ? |
壽春三叛,又稱淮南三叛。事情發生於曹魏後期,由於司馬氏奪權專政,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這三次分別為王淩之叛(251年4月)、毌丘儉文欽之叛(255年1月)及諸葛誕之叛(257年4月—258年2月)。
249年發生高平陵事變,曹爽被廢,司馬懿掌握魏國大權,進王淩為太尉。王淩意圖廢魏帝曹芳,改立曹彪。但是事情被發現,司馬懿率軍討伐,此為王淩之叛。最後王淩只好投降,後被殺。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繼之。254年司馬師懷疑曹芳意圖罷除他,就廢除他而改立曹髦為帝。隔年毌丘儉與文欽舉兵討伐司馬師,此為毋丘儉文欽之叛。最後司馬師率軍平定,毌丘儉被殺、文欽投降孫吳,同年司馬師去世,司馬昭繼之。當司馬昭掌握魏國大權後,為了鏟除曹魏勢力,逼反諸葛誕,此為諸葛誕之叛。諸葛誕攻殺揚州刺史樂綝,聯合孫吳,倉促舉兵。吳將朱異率軍屯壽春西南,孫綝率軍屯鑊里(今安徽巢湖市境)。最後司馬昭率軍擊敗朱異,盡焚吳軍糧秣,孫綝被迫退兵,吳將全禕、全端投降,文欽勸諸葛誕逃亡,為諸葛誕所疑,反被殺,二月,司馬昭克壽春,諸葛誕兵敗被殺。
這三次兵變的失敗,使司馬氏成功鏟除擁護魏帝的勢力。此後朝廷上很少有實力派支持魏帝,士大夫紛紛擁護司馬氏,司馬昭成功走向篡位大道。260年發生甘露事變,曹髦不甘被控制[1],率臣反抗司馬昭,最後被司馬昭、賈充及成濟所殺。265年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篡魏稱帝,建國西晉,曹魏亡。
目录 |
[编辑] 戰事經過
[编辑] 王淩之叛
[编辑] 毋丘儉文欽之叛
[编辑] 諸葛誕之叛
[编辑] 影響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附註
- ^ 曹髦見王沈、王經、王業等人,憤慨說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