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同文館是中國清朝晚期自強運動期間成立的,以教授西方語言為主的教育機構,也是中國近代最早成立的新式教育機構。
同文館於1862年成立於北京,是在恭親王奕訢的建議下成立的,其主要目的一之是為回應天津條約中未來條約需以英語、法語為正本的規定,因此必須培育足夠的外語人才來應付外交事務。
成立之初,延請外國的傳教士和翻話教授英、法、俄語,隨後又增設德語。除了西方語言之外,亦提供西方人學習漢語。1866年時又增設天文及算學的課程。
1867年徐繼畬被任命為專官大臣,使同文館的發展較步上軌道。其後 1864年任教習的美國傳教士丁韙良為,在1869年他被聘為同文館總教習,對同文館的影響很大,此外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則對於該學校的經費來源有所助益。
在丁韙良的主持下,規畫了較完整的課程,同文館八年的學制裡,前三年專讀語言,後五年則學習各個學科及個人專攻領域。在1879年時,學生有163名。其中以專攻英語、法語、算學較多。但同文館不被傳統中國的精英所認可,很少人願意送子弟來就讀,許多學生都是因其較好的補貼才進入同文館。
同文館除了作為教育機構外,其教習也從事翻譯工作,1873年開設了一所印書處,可說是中國最早大學出版社的雛型,該處共出版了各領域的譯著17部。
北宋汴梁设立安州巷同文馆作为高丽使馆
- 參考資料:徐中約《中國近代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