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串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全国大串连在口语里也简称“大串连”或“串连”。特指1966年下半年到1967年初,以大中学生红卫兵组织或个人为主体,在全国范围内免费乘车(或步行)、接待(食宿),互相串联、交流和宣传造反的活动。是毛泽东发动文革的社会动员措施之一。zh-hans:;zh-hant:[來源請求]
目录 |
[编辑] 大串连的缘起
聂元梓大字报向全国播出后,各大专院校和中学率先响应,受到压抑的外地造反者奔赴北京大学取经,到“中央文革接待站”告状、求援,7月29日到8月12日就有3.6万个单位的71万人次到北大。毛泽东给清华附中红卫兵的复信、8届11届全会的“十六条”,先后造成的强大冲击波,仍未打破各地党政机关领导人对文革抵触、控制的态度、做法。8月18日、8月31日”毛泽东两次接见首都红卫兵和外地来京师生,更加公开了他对红卫兵的肯定、支持,也以个人的权威、魅力吸引着各地青年学生源源不断湧向北京——渴望得到毛泽东接见,渴望带回不同于地方当权派压制运动的中央文革小组的支持声音。
[编辑] 发展
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组织外地高等、中等学校学生代表和职工代表来京参观、学习运动经验,交通、生活补贴由国家财政开支。坐车、乘船不要票,吃饭、住宿不花钱;各大中小学校的宿舍、机关单位工厂房屋都腾出来开设接待站。与此同时,北京红卫兵南下北上去各地煽风点火,各地红卫兵间互相声援,“造反是一家”,到处设立联络站,冲击党政机关、揪斗走资派,“破四旧”,达到了“天下大乱”。
串联从单一的以北京为目的地,到开始向南京、上海、成都、武汉、广州、长沙其他地方辐射分流。出现部分工人、干部离开岗位参加大串联,不少人乘此机会探亲访友、游山玩水。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客运高峰:长途汽车、内河船只、海运轮船、火车超载均达极限,限载100多人的火车车厢装载到200-300人,茶几上、行李架上、座椅下、椅背上、过道里挤满了乘客,连厕所里、车顶上都有人。步行串连就是在这样的窘况下提出来的。参观革命圣地的红卫兵蜂拥而至,井冈山高峰时达到10万人。井冈山革命斗争博物馆闭馆时间推迟到23点30分,其所辖17个接待站仅炊事员就有近千名,先后接待红卫兵100多万人,耗资250万余元。由于人力物力等接待措施跟不上,甚至出现过各种人身伤亡事故。
[编辑] 作用
大串连造成的革命氛围,使学生红卫兵脱离日常生活角色和行为规范,进入自己确定行动目标的无政府状态,虚假的自由、崇高感,刺激了革命造反、打破修正主义党政体系的想象。与毛泽东1966年6月10日杭州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各地学生要去北京,应该赞成,应该免费,到北京大闹一场从高兴呀!”的预期相一致。这一举措,造成了原有运转秩序的全国性瘫痪。
[编辑] 尾声
1967年2月3日、3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两次停止全国大串联的通知,各地接待站陆续撤销,串联逐渐减少以至结束。其余波一直延续到了1968年。
(参考资料:江沛《红卫兵狂飙》,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