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戒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佛教戒律,佛教術語,簡稱為戒,為三無漏學之一。收集有關戒律規定與解釋的佛教經典,稱為律藏,与“经”和“论”合称“三藏”。專門學習戒律的佛教僧侶稱為律師,以戒律研習為主的宗派,稱為律宗。对于學習佛法者,嚴謹遵守戒律是绝對的重要。对研究佛学思想有些深刻而不可替代的意义。
目录 |
[编辑] 概述
佛教典集《四分律》、《十诵律》、《五分律》、《摩诃僧祇律》、《梵网经》等详细的阐述了中佛教戒。但因年代历史语言等问题,对佛教戒律认识,佛研究等和佛教徒有者各不相同。
最基础的佛教戒律称为“五戒与十善”,核心内容是“一心向善,诸事莫恶。” 这是入门者必须要学习的。“三皈依”,是佛教信仰着必须要坚信,和“五戒”不同,“三皈依”有着比较浓重的宗教色彩。
另外,佛教中专门有“律宗”,因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
[编辑] 历史
注意:“佛教史”章节中的历史,仅是佛教典集中描述中的内容;或来源于佛教内部。可能并不备真实历史性。
[编辑] 佛教史
据《四分律》说:佛祖最初制定戒律是为了“故诸弟子疲厌,是以法不久住。”。如果佛祖认为他的那个弟子做了错事,佛祖就将这一条定为律条。称之为:“随犯随制”。
后来,佛祖成了了正果。于是对他的徒弟们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个时候有没什么具体的戒律。又过了许多年,佛教壮大。很多教徒变得懒惰甚至贪婪,于是佛祖就规定戒律,并要求佛教徒必须遵守教律。
[编辑] 分述
- 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编辑] 居士戒
- 五戒(在家生活):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 八关斋戒(一日一夜的出家生活):除五戒外(不邪淫提升为不淫),还有:过午不食、不坐高廣大床、不打扮和享受歌舞。
- 十善: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拍马、不贪婪、不恼怒、不背离佛法。
[编辑] 出家戒
- 沙弥、沙弥尼十戒:正式出家而守持的戒律,开始学习远离世俗生活,主要是让年少、初出家的僧众学习。
-
- 离杀生;
- 离不予取(离偷盗);
- 离非梵行(离淫欲);
- 离妄语;
- 离导致放逸原因的谷酒和果酒;
- 离非时食(离非食进食、过午不食);
- 离跳舞、歌唱、音乐、观看戏剧;
- 离庄严(美丽)原因的花蔓、芳香(香水)、涂油、衣物、装饰品;
- 离(坐卧)高广大床;
- 离接受金银(钱)。
[编辑] 俱足戒
俱足戒是完整的出家戒律,唯有成年并符合若干条件者才有资格受戒。
- 比丘戒:从十戒延伸出的两百多条戒,涵盖了日常作息的细微层面。
- 比丘尼戒:从十戒延伸出的三百多条戒(北传五百多条戒),包括了女性特有问题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