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航空611號班機空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B-18255的電腦模擬圖 |
|
摘要 | |
---|---|
日期 | 2002年5月25日 |
類型 | 金屬疲勞導致空中解體 |
發生地 | 台灣海峽上空 |
罹難 | 225 |
受傷 | 0 |
飛機 | |
機型 | 波音747-200型 |
經營者 | 中華航空公司 |
起飛地 | 台灣中正國際機場 |
目的地 | 香港國際機場 |
飛機註冊編號 | B-18255 |
乘客 | 206 |
機組人員 | 19 |
生還者 | 0 |
中華航空611號班機是中華航空公司(以下簡稱「華航」)由當時的臺灣中正國際機場(現名為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飛往香港國際機場(赤鱲角機場)的班機。2002年5月25日,一架波音747-200型、編號B-18255(舊機號B-1866)的客機執行此航班,搭載206名乘客及19名機組員(包括正副駕駛及飛航工程師),在半途中於澎湖縣馬公市東北方23海浬的34,900呎(約10,640公尺)高空處解體墜毀,造成機上人員全數罹難。一般將此次事件稱為「澎湖空難」。此次事故給一向飛安記錄惡劣的中華航空帶來極大打擊。
目录 |
[编辑] 事故經過
- 15時07分:華航611號從中正機場滑行起飛。
- 15時16分:台北飛航情報區的區管中心指示該班機爬昇至350空層(FL350,海拔35000呎),這是航管與該班機最後的通話。
- 15時28分:飛機突然從雷達螢幕上消失,搜救行動展開。
- 18時:在澎湖縣馬公市北方23海浬的海面發現飛機殘骸。
[编辑] 事故的原因
- 1980年2月7日,該飛機在香港啟德機場曾因重落地損傷到機尾蒙皮。
- 損傷到機尾後,僅簡單修補該處,造成該地方累積了金屬疲勞的現象。根據事後調查,華航當時並沒有完全遵照製造商波音公司的結構維修手冊(Structural Repair Manual,SRM)中之指示修復受損部位。
- 該處裂開後,造成空中失壓解體。根據事故後回收的機身殘骸,該處裂痕至少長達71吋(約1.8公尺),而研究顯示在高空中飛機上的裂痕超過58吋時就會有結構崩毀的可能。
[编辑] 其他
在空難中墜毀的CI611是華航當時的機隊中,碩果僅存的一架波音747-200型客機(其他當時現役中同型機均為貨機)。機身編號B-18255(原編號B-1866),製造商序列編號(MSN)21843,生產線編號386,在當時大幅換新的華航機隊中是一架1979年時出廠,機齡22年8個月,飛行時數64,810小時的老飛機,華航早已簽訂合約將這架客機以145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一家泰國的國內航線業者泰國東方航空(Orient Thai Airlines,OX/OEA),並預計在B-18255飛回台北完成勤務後正式將移交,即B-18255是在由華航操作的倒數第二趟載客飛行中墜毀。
由於CI611班機的墜毀非常突然,事故發生前飛行員與地面塔台間的聯絡一切正常沒有前兆,因此飛機剛墜毀時關於失事的原因眾說紛紜。雷達紀錄顯示CI611在墜毀時曾先分裂成四大塊結構後才墜入海中,因此恐怖攻擊的說法曾被列在肇因名單的前幾位,除此之外像是被隕石擊中、遭到隱形戰機之類的武器誤擊也曾被認為是可能原因之一。
像CI611這種因為多年前的舊傷沒有正確修復而造成的空難並不少見,同類型的意外中,除了1985年8月12日發生的日本航空123號班機墜毀意外之外,是此類事故中傷亡最慘重的一例。
CI611失事墜毀後,為了表示對罹難者的尊重,航空公司方面取消了此航班的使用,而原本該時段由台北飛往香港的班機則由更改後的CI619航班來取代。
[编辑] 相關紀錄片
- 空中浩劫-此次空難原被製播為空中浩劫第五季第九集「Asian Tragedy」
[编辑] 參考書目
- 中華航空CI-611號班機事故調查報告,中華民國行政院飛航安全委員會,2005年,台北。
- 事故發生後各報章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