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历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目录 |
[编辑] 印第安人時期
16世紀前居住著約30萬印第安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區、東北部林區、拉普拉塔河流域、潘帕斯平原、巴塔哥尼亞及火地島等地。大部分印第安部族處於原始公社階段;少數部族開始向階級社會過渡,在玉米、馬鈴薯、煙草等的種植,石砌住房、灌溉系統、道路橋樑的修建以及弓箭、戈矛、陶器的製造和紡織諸方面,已經具有一定水平。
[编辑] 西班牙的殖民統治期
16世紀初,西班牙殖民者分兩路侵入阿根廷,一路從大西洋侵入拉普拉塔河地區,1527年由S.卡波特率領的西班牙考察隊在巴拉那河羅薩里奧附近的聖斯皮里圖斯建立第一個西班牙殖民據點。1536年2月,安东尼奥·德·门多萨率領的另一支西班牙遠征隊到達拉普拉塔河地區,建立布宜諾斯艾利斯城,阿根廷開始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580年西班牙在亞松森的統治者J.德·加拉伊將布宜諾斯艾利斯劃歸亞松森管轄,阿根廷西北部劃歸智利都督區管轄。1776年,西班牙設置以布宜諾斯艾利斯為首府的拉普拉塔总督区。
[编辑] 獨立運動
1806和1807年,英國軍隊兩次入侵拉普拉塔地區,均遭失敗。抗英鬥爭的勝利,鼓舞並推動了拉普拉塔地區人民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和爭取獨立的鬥爭。1808年拿破侖一世入侵西班牙,這成為阿根廷人民爭取獨立的良好時機。1810年5月25日,在革命領袖马里亚诺·莫雷诺和曼努埃尔·贝尔格拉诺等人領導下爆發反對西班牙統治的「五月革命」,成立了拉普拉塔臨時政府。1816年7月9日在圖庫曼召開國民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佈拉普拉塔聯合省獨立。
[编辑] 統一
拉普拉塔聯合省獨立後,集權派和聯邦派的鬥爭激烈。集權派主張建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體,聯邦派主張建立聯邦制政府,各省自治。1826年2月7日,里瓦達維亞被選為拉普拉塔聯合省第一任總統,但遭到聯邦派的激烈反對。1827年6月28日,里瓦達維亞被迫辭職。1829年12月,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武裝部隊司令羅薩斯在聯邦派支持下擔任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省長。1835年強迫省立法會議授予他“無限權力”,建立了阿根廷歷史上最殘酷的獨裁統治。1852年2月3日,羅薩斯政權被聯邦派烏爾基薩所推翻。
1852年,烏爾基薩主持召開聖菲制憲會議。1853年5月1日制定阿根廷國家憲法,建立了阿根廷邦联共和国。1854年2月13日,他被選為阿根廷邦聯總統,不久把首都遷往巴拉那。布宜諾斯艾利斯集權派拒不承認巴拉那政權,於是阿根廷出現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1861年,集權派首領巴托洛梅·米特雷率軍打敗烏爾基薩。次年,米特雷當選為總統,宣布布宜諾斯艾利斯為臨時首都,阿根廷正式成為統一國家。1880年9月布宜諾斯艾利斯被定為共和國永久首都。
19世紀中葉,在薩米恩托总统的鼓勵下,歐洲大批移民抵阿。英國勢力開始在阿經濟中佔據重要地位。自20世紀30年代起出現軍人與文人交替執政的局面。1982年,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出兵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最后以失败收场。(详情参见马岛战争)1983年,劳尔·阿方辛民選政府上臺,恢復憲制,大力推進民主化進程。80年代中後期,阿經濟形勢惡化,社會矛盾加劇,政治動亂迭起。1989年5月,阿提前舉行大選,同年7月8日,阿方辛提前交權,梅內姆就任總統。在1995年5月舉行的大選中,梅內姆蟬聯總統。1999年10月24日,反對黨聯盟總統候選人、激進黨主席德拉魯阿當選阿第47任總統。
德拉魯阿在繼承連續四年的經濟衰退,在2001年12月阿根廷金融風暴過後,終於在布宜諾市中心的民間暴動下,搭乘直昇機逃離玫瑰宮,德拉魯阿政府倒台。依據憲法,由拉蒙·普埃尔塔擔任臨時總統,後者也不願意捲入當時混亂的政局,便辭去臨時總統職位,在這段期間裡,阿根廷連續換了五任臨時總統,到最後由布宜諾省政權杜瓦德接任總統職位,杜瓦德在任期間,宣布阿根廷披索貶值。 杜瓦德之後,由基斯奈爾險勝當選總統,然目前基斯奈爾民意支持度居高不下,並且正在積極鞏固政權,日前有意干預司法體制,激起國內司法業界人士強烈抵抗。
美洲历史 |
---|
阿根廷 · 安提瓜與巴布達 · 巴巴多斯 · 巴哈马 · 巴拉圭 · 巴拿马 · 巴西 · 百慕大 · 秘鲁 · 波多黎各 · 玻利维亚 · 伯利兹 · 多米尼加共和国 · 多米尼克 · 厄瓜多尔 · 哥伦比亚 · 哥斯达黎加 · 格林納達 · 格陵兰 · 圭亚那 · 古巴 · 海地 · 洪都拉斯 · 加拿大 · 美国 · 墨西哥 · 尼加拉瓜 · 萨尔瓦多 · 圣基茨和尼维斯 · 聖盧西亞 · 聖文森及格林納丁 · 苏里南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危地马拉 · 委内瑞拉 · 乌拉圭 · 牙買加 · 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