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钱瑛(1903年5月14日—1973年7月26日) 女,原名钱秀英,又名生桂,号海霞,曾用名彭友姑、陈萍等。出生于湖北省咸宁,祖籍湖北省潜江县周家矶。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监察部部长。因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铁面无私,被誉为中国共产党党内的“女包公”。
钱瑛出生在一个“道德守旧,学问唯新”的家庭里。8岁时,即入私塾。也正是因为与新文化的接触,钱瑛对一些封建陋习深恶痛绝。她坚决不再裹足;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并以死来抗争。20岁时,钱瑛进入湖北省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并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土地革命时期,钱瑛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洪湖和潜江县委的领导工作,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是一位威震敌胆的传奇式女英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她长期从事中共的地下工作,历尽艰辛,出生入死;多次被捕入狱,但始终,忠贞不屈;为中共在“白区”斗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钱瑛自己,则牺牲了个人的家庭幸福。
1928年7月,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钱瑛与全国海员工会秘书长谭寿林同志相识,并结为革命伴侣。然而新婚未满三个月,钱瑛就被派赴苏联学习。刚到莫斯科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后不久,钱瑛才发现自己早已怀孕在身。为了学习,她只好将生下来的女儿送进保育院代为抚养。在学习期满时,由于即将面临繁重的工作和国内日渐紧张的局势,钱瑛又不得不将女儿独自留在苏联。20多年以后,钱瑛才辗转打听到孩子早已夭折的消息。更加不幸的是,1931年回国后不久,丈夫谭寿林再次被捕;并于同年5月30日就义,年仅35岁。噩耗传来,性格刚烈的钱瑛决定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以完成亡夫未竟的革命事业,并决心永不再考虑个人婚姻问题。
建国后,1954年钱瑛奉命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第一任部长兼党组书记。她坚持真理,不避风险,平反甄别了被定为“铁案”的错案。钱瑛有句口头禅:“不怕鬼!”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她决不趋炎附势,也不随风转舵,而是一如既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她在办案时总是深入细致地反复核对,不妄断,不轻信,也不苟同。1960年冬,钱瑛又接替谢觉哉担任国家内务部部长。她身居高位,不忘群众疾苦,每年都有一半时间下基层调查研究,检查工作。然而,那场“突如其来”的政治浩劫,却使得她受到惨酷迫害。在被确诊为肺癌后,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最终,钱瑛于1973年7月26日含冤去世,终年70岁。
1978年3月23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为钱瑛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为她平反昭雪,并将其骨灰移至八宝山革命公墓。
[编辑] 生平
- 1923年考入湖北省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 1927年3月,经吴瑞芝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 1928年7月被派到上海从事地下工作,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兼交通。其间,与担任全国海员工会秘书长的谭寿林结婚。
- 1929年初,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
- 1931年回国后,被派往洪湖苏区工作;当年5月,丈夫谭寿林在南京英勇就义。
- 1933年初,钱瑛到中共江苏省委担任妇委工作。因叛徒出卖被捕。当年7月,她被解押到南京“模范监狱”。
- 1937年8月,“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经周恩来的努力,钱瑛等被压的共产党员被释放出狱。
- 1940年,钱瑛调到南方局工作,担任驻川康特委代表、西南工作委员会书记。
- 1946年,八路军办事处由重庆迁到南京梅园新村,中共中央重庆局改为南京局,钱瑛跟随周恩来到达南京,出任中共中央南京局组织部部长。
- 1946年7月,国共和谈破裂,钱瑛奉命转到上海,被任命为上海局组织部长,分管组织工作及学生运动、青年工作。继续坚持在国民党的势力范围内展开斗争。
- 建国后,1954年9月,钱瑛出任国家监察部部长、党组书记。
- 1960年冬,转任国家内务部部长。
- “文化大革命”中,时年64岁的钱瑛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起来“隔离审查”,并受到残酷的迫害。
- 1972年4月,钱瑛确诊患了肺癌,住进北京日坛医院“监护治疗”。由于“四人帮”一伙的阻挠,钱瑛于当年11月被迫“监护”出院,导致病情急剧恶化。
- 1973年7月26日含冤去世,终年70岁。
- 1978年3月23日获得平反,中共中央为其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
[编辑] 参考文献
- 《共和国首任监察部长钱瑛》 光明网 摘自《党史天地》2000年第3期,作者巴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