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竹書紀年》,亦稱《汲冢紀年》、《汲冢古文》或《汲冢書》。由於該書原無名題,原書為竹簡,也稱《竹書》,所記史事屬於編年體,稱為《紀年》,一般就稱《竹書紀年》。《竹書紀年》是一部於西晉太康二年(281年)被盜墓者不準所發現的古代史書,是一本編年體的史書。由於它當時被埋藏於魏安釐王(一說應為魏襄王)的墓裡,所以能夠避過秦始皇時焚書坑儒的毀滅。它記錄了從傳說時代的夏朝到魏襄王(一說應為魏哀王)之間的歷史事件。
《竹書紀年》對史學界的震撼,在於它所紀錄的史料與《史記》所描述的不單只内容不同,而且取向相異。竹書紀年描述了從夏朝到戰國時期歷代所發生的血腥政變和軍事衝突,譬如,根據《史記》所記載,商朝太甲被伊尹囚禁3年後,伊尹見太甲改過自新,便鄭重的將國家交給他。太甲復位後,沉痛接受教訓,成為了一個勤政愛民、勵精圖治的聖君。不過,《竹書紀年》對此卻有不同的描述: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為王,7年後,太甲潛回殺掉篡位的伊尹,並改立伊尹的兒子伊陟和伊奮繼承伊家。但出土的甲骨文顯示,直至商朝末年,商朝仍然堅持對伊尹的祭祀,因此《竹書紀年》的歷史記載存疑。
本書早在漢代時就已經散逸。279年的西晋,一個位於今日河南省的魏王墓被盜挖,盜墓者被捕之餘,亦同時讓墓裡的大批竹簡出土。當時國家對這件事情非常重視,晉武帝命令中書監荀勗、中書令和嶠負責翻譯竹簡(因為魏國文字和秦國的小篆差異頗大),竹簡長度為古尺二尺四寸,每簡四十字,凡十三篇,周平王東遷後用晉國紀年,戰國時期三家分晉後用魏國紀年。期間又遇上八王之亂等多次政治紛擾,秘書丞衛恆在從事“考正”時際被殺,使整理的進度大受打擊,由佐著作郎束皙續成。最後負責官員把史書紀錄的部份整理好,並將之命名為《竹書紀年》。
由於《史記》採用紀傳體來記述事件,竹書紀年的出現,可以從另一角度審視史記內容,如“太甲殺伊尹”、“文丁殺季歷”、“共伯和干王位”,與史書有極大差異。又如《竹書紀年》記載:「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可能是指在前899年4月21日,清晨時發生的日全蝕,可據此推定周懿王元年(也有學者對這個說法存疑)。王国维在《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中指出今本纪年中的周幽王六年(前776年)日食出自《诗经·小雅》“十月”和《新唐书·历志》“大衍历议日食”,本是周代的无年代日食纪录和唐代以前的计算结果。
這套晉朝時整理好的《竹書紀年》,到了宋代又再度散佚。清代学者从史书中辑收《竹书纪年》的各种引文,重新再組合成一份復原版的『竹書紀年』。這一份復原版的《竹書紀年》,一般稱之為《古本竹書紀年》。明代嘉靖以後,出现二卷的所谓“《今本竹书纪年》”。由于来路不明以及体例与历来所引《竹书纪年》有所不同,《今本竹书纪年》历来被斥为元明时人之伪作。但也有学者肯定《今本竹书纪年》的真实性。例如美国学者夏含夷认为《今本竹书纪年》和辑录的《古本竹书纪年》体例文字等有诸多差异,是因为两者分别是西晋时代两次竹简整理工作的产物。
[编辑] 參考書目
- 朱渊清,三.汲冢书:编年古史《竹书纪年》,《再现的文明—中国出土文献与传统学术》,中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