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国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類別 | |
比例 | 3:5 |
啟用日期 | 1989年,在2004年曾作少許修改 |
形式 | 黃、綠、紅橫向三色旗幟 |
別稱 | {{{Diminutive}}} |
立陶宛国旗是一面黃、綠、紅橫向三色旗幟,是立陶宛於1989年3月20日從前蘇聯獨立時被採納成為國旗。之前,於1918年至1940年期間,這面旗幟亦是當時仍然保持獨立國家地位的立陶宛國旗。1941年至1945年,立陶宛曾被納綷德國短暫佔領,到1945年被蘇聯吞併,直至1989年為止。在被蘇聯佔領的期間,立陶宛採用另一面旗幟,採用紅底左上角有黃色五角星及鐮刀、鐵錘圖案的汎用形蘇聯旗幟,之後再把旗幟的下方加上白色窄條和綠色寬條。立陶宛国旗的長寬比例本來是1:2,在2004年,這個比例改成3:5。
目录 |
[编辑] 歷史
現時已知最早代表立陶宛的旗幟是在15世紀出現。根據Jan Długosz所寫的Banderia Prutenorum手稿裡的紀錄,在1410年的Grunwald戰役發生時,對戰雙方使用兩面不同的旗幟。 當中佔多數、有40 regiments的使用一面紅色底、上有一位全副武裝的騎士。這一面後來被稱為Vytis的旗幟,後來成為了立陶宛的軍旗(war flag);到了2004年更成為了state flag。其餘的regiments使用的旗幟亦是紅色底,但上面是一個白色的格迪米納斯塔(Columns of Gediminas)圖案。使用Vytis旗幟的,又稱為 Pahonia,代表着立陶宛大公;而使用格迪米納斯塔旗幟的代表着立陶宛的貴族。一直以來,立陶宛大公及其後嗣國家都一直使用Vytis旗,直到18世紀末期被俄羅斯帝國吞併為止[1]。
黃綠紅三色的出現時期,正值當時歐洲的共和國更改旗幟的風氣熾熱之時。在當時,法國在革命後改用紅、白、藍的三色旗幟,這面旗幟相信成為了今日立陶宛國旗的藍本。當時的小立陶宛亦有一面綠、白、紅的三色旗[1]。
具體倒底是誰最先採納黃綠紅三色旗的,已無從稽考。不過,一般都認為是流亡美國的立陶宛移民最新提出使用這面旗幟的建議。這三種顏色經常都在立陶宛的民族編織物及傳統服飾上出現[2]。在當時的立陶宛國民大會(Great Seimas of Vilnius)的會議中,與會者傾向選擇三色旗多於原來立陶宛大公國過去使用的Vytis旗來作為新國家的國旗。他們不選擇Vytis旗有兩個原因:
對國旗的討論於1917再度發生,但諮詢過紋章學家(heraldists)後,黃綠紅三色旗在1918年成了定案。
但是,爭議依然持續。三色旗的反對者認為金色並不是一種適合的顏色,因為黃、綠、紅三色組合並不符合當時的紋章法則。不過,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三色旗仍能保持它的地位。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立陶宛被納粹德國及蘇聯瓜分。而在蘇聯治下,更曾出現兩面旗幟共用的情況。二戰過後,一面紅色底色,於左上角繪有金色鎌刀及鋤頭,並有「Republics of the Soviet Union」(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字樣的旗幟代表了立陶宛。而在該面旗底部,另有白色及綠色橫條。[1] 到1988年,立陶宛獨立運動漸趨強大,立陶宛中的統治者於是重新確立三色旗為國旗,並在一年後正式規對國旗的顏色作出規範。而脫離蘇聯獨立後,三色旗於1992透過公民投票確認後,寫進了新的立陶宛憲法。[1]
[编辑] 設計與象徵
在1991年6月26日通過的《立陶宛共和國國旗法》,規定了國旗的設計、尺寸及使用法則。法例在2004年7月8日經過修訂,國旗的長寬比例從1:2變成3:5,並接納了Vytis旗作為代表立陶宛政府的旗幟。新的修訂在得到總統瓦尔达斯·阿达姆库斯(Valdas Adamkus)確認後,已於2004年9月1日生效[3]。
立陶宛國旗及政府旗的色彩,是根據彩通配色系統®(PMS)定義的,特別是Pantone textile-paper (TP)。兩面旗幟的比例都必需是3:5,而標準大小則定為長1.7米及闊1米。但只要是色彩及長闊比例都是依足法例所訂明的話,實際上任何大小都是可以接受的。[3]
在立陶宛國旗上,黃色代表了土地,綠色在表立陶宛綠油油的田野,而紅色則代表了那些曾為立陶宛淌流過的鮮血。[1] The official Pantone colors have been published since 2004; the list below shows the official colors and their suggested equivalents:
[编辑] 其他立陶宛旗幟
而1992年時,立陶宛的海軍軍旗正式啟用。這面旗的背景為白色,並配上一個藍十字圖案。在這面旗的左上方繪有立陶宛的國旗。
[编辑]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英文) Seimas of Lithuania - History of the National Flag. Retrieved Dec 15 2006
- ^ (英文) 立陶宛民族紡織藝術
- ^ 3.0 3.1 (英文) Seimas of Lithuania - Republic of Lithuania Law on the National Flag and Other Flags - No. I-1497. Passed on Jun 26 1991. Amended Jul 8 2004 and May 12 2005. Retrieved Dec 14 2006.
[编辑] 外部連結
- (英文) Seimas of Lithuania - History of the National Flag
- (立陶宛語) Mirror
- Template:FOTW
Template:Nationalflags Template:Europe in topic
欧洲国旗 |
---|
阿尔巴尼亚 · 爱尔兰 · 爱沙尼亚 · 安道尔 · 奥地利 · 白俄罗斯 · 保加利亚 · 比利时 · 冰岛 · 波兰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丹麦 · 德国 · 俄罗斯 · 法国 · 梵蒂冈 · 芬兰 · zh-hans:格鲁吉亚;zh-hk:格魯吉亞;zh-hant:喬治亞 · 荷兰 · zh-hans:黑山;zh-hant:蒙特內哥羅;zh-hk:黑山 · 捷克 · 克罗地亚 · 拉脱维亚 · 立陶宛 · 列支敦士登 · 卢森堡 · 罗马尼亚 · zh-hans:马耳他;zh-hant:馬爾他;zh-hk:馬耳他 · 马其顿 · 摩尔多瓦 · 摩纳哥 · 挪威 · 葡萄牙 · 瑞典 · 瑞士 · 塞尔维亚 · zh-hans:塞浦路斯;zh-hant:賽普勒斯;zh-hk:塞浦路斯 · 圣马力诺 · 斯洛伐克 · 斯洛文尼亚 · 土耳其 · 乌克兰 · 西班牙 · 希腊 · 匈牙利 · 亞美尼亞 · zh-hans:意大利;zh-hant:義大利;zh-hk:意大利 · 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