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盲流,即“盲目流动”,特指中国大陆地区进城寻找工作机会的农民群体。他们目的地是大、中城市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多从事建筑业、服务业,或成为其他生产行业的产业工人。“盲流”一词出现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当时在新闻媒体使用,作为术语广泛使用见诸于1980年代的报纸和电视广播,1990年代后期渐渐被“民工流”之称谓替代。“盲流”一词在中国城乡二元制体制下,属于对进城务工农民的歧视性称呼。
1978年以后特别是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量的剩余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农闲时节特别是春节过后,农村劳动力在较短时间内涌入城市,一方面导致交通运力的紧张,另一方面城市出现大量的寻找工作的人群,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社会治安”问题。“民工流”的出现,在当时的经济水平和社会背景下,政府基本有限的限制性措施,之后渐渐政府引导,也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计划经济时期和特定的户籍制度情况下,政府只鼓励由单位决策的人口流动,称为“调动”。各种出于个人意愿进行的人口迁徙被认为是无组织,无计划的盲目流动。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剩余人口开始公开进入城市,寻求收入相对较高的工作机会。由于信息交流的局限和缺少政府的引导,人口迁徙缺乏有效控制,政府和媒体称为“盲目流动”。
该词有强烈的歧视性。1990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超生游击队》中,有如下台词:
宋丹丹:...刚才在那个候车室那乘警指着我鼻子叫我啥你知道不?
黄宏:叫啥?
宋丹丹:“盲流”!你听听,还盲流呢,离流氓不远了。
进入中国“十一五计划”后,对从农村进入城市从事建筑业、服务业和其他产业人员仍旧使用带有歧视性的“农民工”或“民工”称谓,但对无稳定职业的人员仍旧称为“流动人口”,其中部分属于无家可归者,部分属于城市失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