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河戰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熱河戰役 | |||||||||||
---|---|---|---|---|---|---|---|---|---|---|---|
抗日戰爭 (中國)的一部分 | |||||||||||
{{{image}}} {{{caption}}} |
|||||||||||
|
|||||||||||
參戰方 | |||||||||||
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 | 大日本帝國皇軍 滿洲國國軍 |
||||||||||
指揮官 | |||||||||||
湯玉麟 孫殿英 |
武藤信義 張海鵬 于芷山 |
||||||||||
兵力 | |||||||||||
超過20,000人 | 超過48,000人 ? |
||||||||||
傷亡 | |||||||||||
? | ? |
中國抗日戰爭 |
---|
1931年-1936年
1937年-1939年 七七事變 - 北平-天津 - 淞滬 (四行倉庫) - 太原 - (平型關) - 忻口 - 南京 - 徐州 - 臺兒莊 - 蘭封 - 重慶 - 武漢 - (萬家嶺) - 南昌 - (修水) - 隨棗 - 第一次長沙 - 桂南 - (崑崙關) 1940年-1942年 棗宜 - 百團大戰 - 豫南 - 上高 - 中條山 - 第二次長沙 - 第三次長沙 - 浙贛 1943年-1945年 鄂西 - 滇西緬北 - 常德 - 豫湘桂 - 第四次長沙 (衡陽保衛戰) - 豫西鄂北 - 湘西 - 桂柳 主要戰役以粗體顯示 |
熱河戰役發生於時為中華民國所控制的熱河省,時間為1933年2月至3月。由於滿洲國成立時,《建國宣言》中即曾表達過熱河為滿洲一部份。於是日本即方面根據《日滿議定書》,積極侵略熱河。熱河戰役首先於1933年1月爆發的是位於榆關的大型戰鬥。張學良以保存實力為由,退居山海關之內,積極謀求抵抗。日本軍隊駐守長城外,佔領熱河直取北平態勢相當明顯,不過就整體而言,日本是想藉由攻擊北平行動,換取中國國民政府對滿洲國的承認。
因為中國國內輿論普遍不願意承認滿洲國,2月11日,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至北平,與包括張學良等27名將領一起發表「保衛」熱河通電。2月21日,熱河戰役爆發。裝備不良,士氣低落的東北軍節節敗退,3月4日承德失守,熱河抗戰結束。熱河最後遭日軍佔領。
目录 |
[编辑] 發生原因
熱河本身南有長城可為屏障,西有蘇克斜魯山脈;東南與遼寧相接。1931年滿洲國成立時,《建國宣言》中即曾表達過熱河為滿洲一部份。1932年7月11日下午七時,關東軍特派員石本權四郎被補。日方乃藉口此事,大舉侵熱。比為第二個中村事件。熱河省主席湯玉麟允諾速救出石本。7月29日,石本被覓得交與日軍。同時日本陸軍省荒木貞夫大臣則表示「熱河省歸屬滿洲,為國際調查團所熟知」。1933年1月爆發的是榆關戰鬥。張學良退至山海關之內,積極謀求抵抗,並且於1月23日爆發山海關戰鬥。1月11日,日本陸軍省表示「熱河省係舊『東北四省』之一,與其他三省有不可分之關係」,1月21日,外相內田康哉於貴族院發表演說,表示「熱河省為滿洲國一部份,徵之《建國宣言》即可明白……《日滿議定書》,規定滿洲國領土由兩幗共同負責維持治安。故所謂『熱河問題』,為滿洲國內部問題,同時日本因有條約上的義務,對此抱重大關心。」此些言論一出即已表達其欲攻打熱河之意。
[编辑] 戰役過程
1933年2月21日,熱河戰役的前哨戰南嶺戰鬥開打。日本人分三線配置兵力:第一線左翼為滿洲國國軍張海鵬五隊;第二線新編滿軍李、程等五軍。第三線日本皇軍錦朝線第7、第8師團23,000餘人及飛機四大隊、綏凌線第14、第7師團25,000餘人及飛機二大隊。至於中國方面,由於湯玉麟拒絕其他軍隊入境,因此分為三線:一為開魯、魯北、綏東,由崔興武率4,500人,孫殿英增援:二為朝陽,湯玉麟、董福亭負責;三為凌源,萬福麟部組成。2月22日下午五時,日軍200人佔劉龍台。中國北票董福亭軍退至朝陽;開魯崔興武軍暗中投降,日軍與孫殿英部激戰,孫退守圍場。2月23日,日本使館秘書上村伸一向中國交節略要求徹出熱河軍隊遭拒。2月24日,日軍受到北票商民往迎,隨即朝陽戰鬥 (抗日戰爭)開打。2月26日,日軍進佔朝陽,中方不戰而退,爆發凌南戰鬥。3月1日,駐平泉萬扶麟至凌源視察,聞前方戰況不佳,即反平泉。同時凌源各機關退至平泉,爆發赤峰戰鬥。3月2日日軍隨即進入凌源。3月3日,熱河省主席湯玉麟以為日軍已陷平泉,遂率1,000餘人逃走。至承德西20里的廣仁嶺得知赤峰戰鬥勝利,凌源未失才返回。然日軍裝甲車已經逼近承德僅90里的六溝。3月4日早上七時,湯玉麟再度棄城逃走。八時日機飛承德,轟炸湯玉麟軍,十時日軍達距承德30里的紅石嵐。下午一時日本皇軍裝甲車開進承德,而日軍竟只128名即陷承德。熱河省十九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遂併入滿洲國國土。
[编辑] 敗戰原因
湯氏主政熱河八年,以其子湯佐輔之言是從。賣官種煙、苛捐雜稅,甚至摧殘教育、破壞司法。被認為是敗戰的原因。其軍隊四師,號稱三萬,實則二萬,欠餉10月。以致於民怨沸騰,歡迎日滿聯軍。加上中軍軍事失敗。都是敗戰原因。
[编辑] 參考文獻
- 何應欽,《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1982年,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榆关 热河失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