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沙門(梵文:श्रमण,śramaṇa。巴利語:शमण,samaṇa),又譯為桑門、喪門、娑門、沙門那、沙迦懣曩、室摩那弩、舍羅摩弩,意為勤息、止息,佛教術語,原為古印度宗教名詞,泛指所有出家,修行苦行、禁慾,以乞食為生的宗教人士,後為佛教所吸收,成為佛教男性出家眾〈比丘〉的代名詞,意義略同於和尚。
- 《俱舍論》:「諸無漏道是沙門性,懷此道者名曰沙門,以能勤勞息煩惱故。」
- 《玄應音義》:「沙門,此云止息,謂止息一切諸不善法。又曰劬勞,謂修一切劬勞苦行。又曰聽聞,謂多聞薰習是常業也。」
- 《翻譯名義集》:「 沙門,或云桑門,名沙迦懣(門字上聲)曩,皆訛。正言室摩那拏,或舍羅磨拏。此言功勞,言修道有多勞也。什師云:佛法及外道,凡出家者,皆名沙門。肇云:出家之都名也。秦言義訓勤行,勤行取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