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ooksgratis.com

See also ebooksgratis.com: no banners, no cookies, totally FREE.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比提尼亞 - Wikipedia

比提尼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作為羅馬帝國行省的比提尼亞(西元120年)
作為羅馬帝國行省的比提尼亞(西元120年)
土耳其历史
赫梯
前1680年 - 约前12世纪
弗里吉亚王国
前9世纪 - 前695年
吕底亚王国
前692年 - 前546年
波斯帝国统治时期
前546年 - 前334年
本都王国
前310年 - 前63年
帕加马王国
前280年 - 前133年
比提尼亚王国
前278年 - 前74年
加拉太王国
前277年 - 前25年
罗马统治时期
前1世纪 - 4世纪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
610年 - 1453年
罗姆苏丹国
1081年 - 1308年
奥斯曼帝国
1299年 - 1922年
土耳其共和国
1923年 至今)

比提尼亞(古希腊语:Βιθύνια)小亞細亞西北部的一個古老地區、王國及羅馬行省,與普羅龐提斯海色雷斯博斯普魯斯海峡黑海(古稱攸克辛海)相鄰。

目录

[编辑] 概況

有多個城市座落於普羅龐提斯海(即現今的馬摩拉海)的肥沃海岸上:尼科米底亞(Nicomedia),卡爾西頓(Chalcedon)、基俄斯(Cius)及阿帕米亞(Apamea)。比提尼亞亦包括尼西亞(Nicaea,因尼西亞信經而聞名)。

根據斯特拉博所述,比提尼亞東面與桑加瑞斯河(Sangarius,即現今撒卡亞河Sakarya)接壤,但更普遍受接納的是邊境伸延至Parthenius河,使比提尼亞與帕夫拉戈尼亞(Paphlagonia)分隔,因而讓瑪利安杜尼亞人(Mariandyni)棲息於此。在西與西南面有林達庫斯河(Rhyndacus)使與密細亞人分隔;南面與弗里吉亞加拉太相鄰。

雖然比提尼亞到處都是高山及森林,但它的山谷及海岸區非常肥沃。它最主要的山脈被稱為“密細亞”奧林匹斯(2300米),屹立於布爾薩之上,即使在113公哩外的伊斯坦堡亦清楚可見,山峰年中大部份時間被白雪覆蓋。

山脈由Sakarya河向東延綿160公哩至帕夫拉戈尼亞。這些山脈是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山界的一部份。遼濶的高原向西伸延直達博斯普魯斯,雖然高原上既多山亦覆蓋著一片「樹海」(土耳其人稱之為Ağaç Denizi),但卻沒被任何山脈阻隔。西面海岸因兩個小灣而呈鋸齒狀:最北面的伊茲密特灣深入至內陸65-80公哩至伊茲密特(古稱尼科米底亞),它與黑海之間被一僅40公哩寬的地峽分隔着;穆丹亞灣(賽厄斯灣)約長40公哩,在它的盡頭、山谷的出口座落着蓋姆力克(Gemlik),連接著伊兹尼克湖。

比提尼亞的主要河流有:撤卡亞河將比提尼亞從南至北橫斷;林達庫斯河使與密細亞分隔;以及Billaeus河起於Aladağ(離海邊約80公哩)經柏魯(Bolu,古代Bithynion-Claudiopolis)在古Tium 遺址附近流入黑海。比較次要的Parthenius河(現今Bartın河)則為其東面的邊界。

面向黑海的山谷盛產各類果樹,同時,桑加瑞斯的山谷以及布爾薩和伊茲尼克(尼西亞)平原亦相當肥沃及得到悉心耕種。因有大量種植的桑樹為補給,絲綢亦在那裡大規模生產。絲綢在布爾薩是早有盛名的了。

[编辑] 歷史

根據古代作家(希羅多德[1]色諾芬、斯特拉博等人)記述,比提尼人是色雷斯移居部族。已證實在色雷斯是有一個名叫希利人的部族存在,比提尼人及希利人這兩個同根同源的部族同時定居在亞洲上相連的地區,在那裡他們驅趕或征服了密細亞人、考寇涅斯人(Caucones)及其他一些小部落,而瑪利安杜尼亞人(Mariandyni)則維持在東北面。希羅多德記述了希利人及比提尼人是肩並肩共存的;但比提尼人最後成為主導者,就如他們以自己的名字作為國家的名字。西元前546年,他們在克羅伊苏斯(Croesus)當國王時被波斯人管轄,併入了弗裏吉亞轄地(其轄地包括從赫勒斯滂(現今達達尼爾海峽)至博斯普魯斯所有小國)。

即使在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前,比提尼人在兩名本土的親王─Bas及芝普特斯(Zipoites)─的帶領下,仍是頗為獨立的。芝普特斯在297年取得國王的稱號(basileus)。他的兒子尼科美德一世建造了尼科米底亞,尼科米底亞很快便變得繁榮興盛。在尼科美德一世及他的繼承者普魯西阿斯一世、普魯西阿斯二世和尼科美德二世任內,比提尼亞王國在安纳托尼亞的一眾小國君主中頗有地位。但尼科美德四世在對抗本都國王米特拉達梯六世時卻未能保存王位,在羅馬元老院幫助他復位之後,他將他的王國遺贈給羅馬共和國(前74年),但他這樣做卻引發了羅馬與本都之間的第三次米特拉達梯戰爭(前75年-前64年)。

15世紀地圖中的比提尼亞
15世紀地圖中的比提尼亞

作為羅馬行省,比提尼亚的邊界經常有變,且因行政的原因常常與本都行省連在一起。在圖拉真時期,當小普林尼被委任為這個合併行省的總督時(103年105年)便是這樣劃分的了,這使我們對當時羅馬的行省行政有更深入瞭解。 在拜占庭帝國管轄下,比提尼亚沿著桑加瑞斯河再次被分為兩個小行省,而比提尼亞這名字只限於西面的行省。

比提尼亚之所以那麽受注視,皆因它的公路及它位在北面邊境的多瑙河與南面邊境的幼發拉底河之間的戰略位置上。經常在軍隊在尼科米底亞過冬。

尼科米底亞及尼西亞是比提尼亚最重要的城市,兩者亦為了成為首都而互相競爭。這兩個城市都是建於亞歷山大大帝之後;但在更早之前,希臘人已在比提尼亞海岸建立殖民地基俄斯(其後稱為普魯西亞斯Prusias,現稱蓋姆利克);卡爾西頓(現今卡德科Kadıköy),在博斯普魯斯入口,差不多在君士坦丁堡的對面;以及在博斯普魯斯東面約190公哩、位於黑海的赫拉克西亞(Heraclea Pontica,現今的Karadeniz Ereğli)。所有這些城市都因貿易活動而繁榮。現今的主要城市則有伊茲密特及斯庫達利(Scutari,現今的于斯屈達爾Üsküdar)。

[编辑] 參考條目

[编辑] 附註

  1. ^ 希羅多德 VII. 75

[编辑] 參考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