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塔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普魯塔克(希臘文:Πλούταρχος;拉丁文:Plutarchus)(約46年─125年),生活於羅馬時代的希臘作家,以《比較列傳》(οἱ βίοι παράλληλοι)(常稱為《希臘羅馬名人傳》)一書留名後世。他的作品在文藝復興時期大受歡迎,蒙田對他推崇備至,莎士比亞不少劇作都取材於他的記載。
目录 |
[编辑] 生平
約於克劳狄一世的執政時期,生於希臘中部的軍事要塞維奧蒂亞(Βοιωτια)的喀羅尼亞(Χαιρώνεια) 。家境富裕,曾到雅典學習修辭、數學、哲學;並在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擔任祭師,該職位為終身制,他是兩位之一。廣遊地中海地區,到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及小亞細亞,並到羅馬講學,結識不少權貴。然一生鍾情家鄉,大部分時間在喀羅尼亞渡過,專注寫作、教學,他的聲名不脛而走,曾被哈德良帝任為资深长官。
[编辑] 作品
現存的《比較列傳》有46篇是成對的(一個希臘人物比較一個羅馬人物,例如亞歷山大大帝比較凱撒),另有4篇獨立成篇。普魯塔克在書中表明,該書的目的並非記載歷史,而旨在說明人的性格如何決定命運。除了《列傳》,普魯塔克也留下大量雜文,後世學者習慣總稱為《道德小品》(拉丁文:Moralia),現存70多篇,部分疑為偽作,這些雜文的題材廣泛,趣味盎然。
[编辑] 接受史
普魯塔克生前廣受愛載,死後聲名不墜,不論基督教神甫或是異教作家都推崇其作品。普魯塔克的著作頗為完整地保存在拜占庭的圖書館,論傳世作品的數量,他在古代作家中算數一數二。文藝復興時期,學者開始刊印他的作品,大學者伊拉斯谟促成首部印刷版普魯塔克文集的出版,並將《道德小品》其中一篇《論諂諛》譯成拉丁文,獻給亨利八世。
1559年,阿米歐(Jacques Amyot)將《列傳》譯為法文,1572年再將《小品》譯出。這是最重要的普魯塔克譯本,也被譽為西方文學史上最重要的翻譯作品之一。蒙田讀的正是昂約的譯本,他受普魯塔克影響甚深,有人稱他為「法國的普魯塔克」。當時普魯塔克在法國算得上家喻戶曉,據說大劇作家拉辛曾向路易十四朗讀《列傳》的章節,連莫里哀的著名笑劇《女學究》(Les Femmes savantes)也提到普魯塔克。
1579年,諾斯(Thomas North)將昂約本的《列傳》轉譯為英文,據學者考證,不少莎劇都取材自諾斯本的《列傳》,包括《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Antony and Cleopatra)和《科利奥兰纳斯》(Coriolanus)。
19世紀西方學術界開始重視歷史的真實性,普魯塔克的敍述被批評為不盡属实,因此受到冷遇,讀者數量大減。到了現代,學術界才對普魯塔克的作品重新估價。
[编辑] 參考資料
- 普魯塔克(1990)。《希臘羅馬名人傳(上)》。黃宏煦主編;陸永庭、吳彭鵬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中、下冊至今未見下落]
- (英文) Plutarch (1993). Essays. Edited and Introduced by Ian Kidd; translated by Robin H. Waterfield. Penguin Classics. ISBN 978-0140445640. [序文介紹了普魯塔克在西方的接受史,另附實用的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