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歷史教科書爭議,指圍繞日本國內歷史教科書而衍生的爭議。爭論主要圍繞書中近代、現代史等課題,也涉及日本文部科學省教科書檢定與採納等議題。
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不止引起日本國內關注。週邊的國家例如中國、韓國及其他東南亞國家,尤其關注日本的歷史教科書如何記載、評價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所做的事。
日本歷史教科書主要惹起爭論的是教科書應該如何在平衡多方面的史觀:
- 日本自19世紀末期對與東亞、東南亞各國一系列的衝突的道義評估。
- 日本對其他東南亞國家發展的影響,究竟是正面還是負面,或者有沒有隱瞞一些表述。
- 日本有沒有認真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以及至1945年以前對東亞各國衝突的定調。
- 日本作為引起戰爭的一方,書中內容有沒有過度強調日本所做的錯事。
不过,日本的主流历史教科书依然由受日共控制,带有左倾色彩的日教组负责,其内容常被日本右翼人士指责为“自虐史观”。引起争议的新教科书仅仅在日本极少数的几所学校中使用。
目录 |
[编辑] 日本官方立場
日本國內的教科書並非由政府編寫,而是由民間出版社自由編寫、出版的。文部科學省四年一次審查上呈檢定的教科書。這種方式原意是讓國民有更多參與教育的權利,避免政府藉教育之名操控國民思想;同時能防止內容嚴重偏頗的書籍以「教科書」名義出版。不過,這種制度也被指違反《日本國憲法》「保障國民擁有言論與學術自由」的權利。
早於1982年7月,當時的文部省將高校歷史教科書修改,打算淡化侵略行為,引來中國、南韓等鄰國不滿。[1]
2005年度送交文部科學省檢定的教科書,經審議修正後獲全數通過,包括了具爭議性、由扶桑社發行的《新歷史教科書》及《新公民教科書》。此舉立即引起以中國、南韓為主的鄰國及日本一些民間團體、部分教育界人士不滿。[2]
2005年6月12日,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本文部科學大臣中山成彬表示:「日本當時根本就沒有『隨軍慰安婦』這個詞語,……教科書將錯誤的東西刪除,是件好事。」,並指稱:日本的教育制度過度強調「日本是壞的國家」,是「自虐史觀」的教育。[3]
日本爱媛县市民团体为要求该县政府和该县教育委員會不将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新しい歴史教科書をつくる会)主编、扶桑社出版的《新歷史教科書》及《新公民教科書》列入采用名单,因而向日本松山地方法院提出申请,请求法院下达临时禁令,停止使用该些教科书。但法院于8月11日驳回了这项申请。[4]
2005年8月12日,日本东京都杉並區教育委员会决定,将从2006年春季起使用由“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主编、扶桑社出版的《新歷史教科書》作为中學历史教科书。该区23所区立中學(约6,400名学生)此后4年都将使用这一教科书。栃木縣大田原市以及东京都立完全中學等,也已决定采用该教科书。[5]
2006年3月29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对高中教科书提出审定意见,要求按照政府的见解进行记述,以便让学生能够明确理解“钓鱼岛及独岛是日本领土”。[6]
[编辑] 被指责有问题的歷史教科書案例
[编辑] 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新歷史教科書》
日本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編寫,扶桑社2001年初版,用於初中社會科教授歷史。書中內容雖然被當局要求進行大量修改,但書中備受亞洲各國和部分日本民衆反對的、大量曖昧、具爭議的內容及寫作手法等,最終還是得到了認可。反對該書出版的人普遍質疑該書對待歷史的手法,認為這本教科書誇大、美化乃至扭曲了日本的傳統文化、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在亞洲的所作所爲。
日本民间对于教科书问题也是意见分歧很大。日本國內左派人士极力反对《新歷史教科书》的发行。[7]
《新歷史教科书》虽然通过了文部科學省检审,然而有日本民眾以“對日中戰爭責任態度曖昧不明”為由抵制該教科書。日本各地的学校中几乎完全没有采用該書;根据2002年度的调查,采用该教科书的学校只占全国总数的0.039%。现在此教科书的普及率大约为0.1%。扶桑社称,希望普及率能达到10%,否则就是亏损。[8][9]
2005年4月,扶桑社將經修改的新版《新歷史教科書》送呈文部省,進行再版審定。在被要求進行百餘處文字表述修改後,該書被宣佈審定合格。不過書中大量的爭議問題依然沒有顯著解決,甚至有指書中內容比上一版更為失實,以使關注這一事件的亞洲各國的抗議。尤其中國大陸民眾罕有地發起聲勢浩大的示威活動,抗議日本政府試圖美化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侵略歷史的行爲。
2007年5月,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與扶桑社斷絕關係,並決定委託其他出版社發行該會主編的《新歷史教科書》及《新公民教科書》。2007年6月21日,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宣佈,已經通知並警告扶桑社,編寫教科書時,不得在內容、形式等方面抄襲該會主編的教科書。[10]
[编辑] 三省堂《新日本史》
這本由家永三郎等人執筆的高中歷史教師教學用書中對「ページ配分の偏り」在當年的文部省教科書審定中被認定為“是家永三郎的個人意見”而不合格,因而沒有作爲合法的歷史教科書中出現在世人眼中。不僅如此,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日本國的關係”涉及的15個重點部分也飽受爭議。
此後不久,家永本人以文部省的決定違反日本憲法為由而展開了3次上訴。在第1次和第3次的上訴中,“日本宪法對课程用途图书检定是作为制度合乎的法律”的爭議成爲爭議的另一方面。其中教育的主体者應答如何選擇教科書的观点,日本左右派的觀點衝突極大。
[编辑] 原書房《新編日本史》
[编辑] 《日本史》A、B册教材
有关二战冲绳战役期间日军曾强迫当地居民集体自杀的7处内容,被要求作出修改[11],并且削减了南京大屠杀罹难者数字。[12]
[编辑] 世界各地的態度
[编辑]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5年扶桑社《新歷史教科书》的再版,伴隨着釣魚台領土爭議以及日本爭取擔任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等,惹起了中國大陸民間強烈的反日情緒。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各地發生罕見的大型街頭示威,詳見2005年中國反日遊行條目。
中國官方態度雖然较民間克制,但顯然堅決反對日本容許該具爭議的教科書出版,質疑日本對待歷史的態度。2005年4月17日,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在一片反日聲浪中訪華,與中國外交部部長李肇星會談時,兩國代表互不握手,可見兩國關係的惡劣。
針對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說過:「只有一個尊重歷史的國家、敢於對歷史負責的國家、能夠贏得亞洲以至世界人民信任的國家,才能夠在國際社會發揮更大作用」。但是在另一方面,亦有人批評中共其身不正,對於其備受譴責的文化大革命、六四事件等都完全沒有表現出尊重歷史的態度,因此沒有資格批評日本不尊重歷史。[13]就是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史方面,中共也在很多方面歪曲历史,夸大中共的作用,而淡化、贬低蒋中正领导的国民党军队的抗日事迹。
中国媒体的宣传使得多数中国人认为是日本政府篡改教科书,然而就算是导致争议的扶桑社的教科书也只能被认为是由美化侵略的倾向,而并没有歪曲历史。zh-hans:;zh-hant:[來源請求]
[编辑] 中國、日本、韓國
自2002年起,有來自中日韓三國的學者開始共同合作編寫近代史教材,以抗衡日本右翼勢力所發行的具爭議性的歷史教科書。經過三年的編寫過程,2005年5月26日,《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面向未來的歷史》在韓國首爾面世,三國將各自發行本國語言譯本;其中,日文版由株式會社高文研出版,簡體中文版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繁體中文版由三聯書店 (香港)出版,韓文版由Hani Book(한겨레출판)出版。該書主要篇幅講述自1840年起,列強侵略亞洲的通史。該書其中一個特點就是不側重於某國立場,改為由三國學者討論後所得出的共識作為教科書所載的內容。
[编辑] 新加坡
2005年4月22日,新加坡外交部首次就日本當局批准問題歷史教科書發表聲明,抨擊日本當局容許掩飾二戰時日軍的暴行,令日本和亞洲鄰國關係緊張。「日本當局批準有關教科書出版,實屬不幸。有關教科書對亞洲太平洋戰爭作出了奇怪的解讀……此舉令日本和亞洲鄰國關係緊張,尤其是與中國和南韓的關係,這不符合亞洲區的利益。……歷史是不容否認的,但我們也希望有關國家控制情緒,尋求解決之道。」新加坡資政李光耀也表示:向日本年青一代灌輸對過去歷史正確認識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時暗示,也需要給中國年輕一代灌輸正確的態度,控制義憤情緒,否則同樣會危害中日兩國關係。[14]
[编辑]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 2005年日本各公司最新版教科書的漢譯版
- 《新しい歴史教科書》原文第270页
- 該網站給出的中譯本(pdf)
- 改订版新历史教科书(摘译) - 与中国相关个处,2005年(pdf版)
- 「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2001年《中學歷史教科書》部分章節中譯版(pdf版本)
- 围绕历史教科书问题的中日关系(日语论文)
- 香港中文大學「東亞的歷史教育:傳統與轉變」課程大綱
-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网站[1]4月1日截屏图 [2]
- 日本政府有意刪除教科書中「太平洋戰爭末期日軍強迫當地居民集體自殺」的記述,結果沖繩縣11萬民眾舉行集會抗議
[编辑] 参考文献
- ^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4/06/content_2792071.htm
- ^ http://www.ishii-ikuko.net/kokkai/162/050406.html
- ^ http://www.sankei.co.jp/news/050613/sei067.htm
- ^ http://news.sina.com.cn/w/2005-08-12/14026676650s.shtml
- ^ http://news.sina.com.cn/w/2005-08-12/15286677163s.shtml
- ^ http://gb.chinabroadcast.cn/8606/2006/03/29/1062@969537.htm
- ^ http://www.jca.apc.org/~itagaki/history/
- ^ http://www.ctb.ne.jp/~mamorin/heiwa/siten/hosoku.htm#hikaku
- ^ http://www.soka.ac.jp/graduate/bunkei/kiyou/15_syakai4.pdf
- ^ 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hotnews-6199.asp
- ^ http://china.kyodo.co.jp/modules/fsStory/index.php?sel_lang=schinese&storyid=40765
- ^ http://news.sina.com.cn/w/2007-03-31/231211538822s.shtml
- ^ http://boxun.com/hero/wuys/49_1.shtml
- ^ http://full.mingpaonews.com/20050423/__gag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