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人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擬人論(Anthropomorphism)是一種擬人法(personification、prosopopoeia)(或稱「智慧體化」)的使用,將人類(或稱「智慧體」)的形態、外觀、特徵、情感、性格特質套用到非人類的生物、物品、自然或超自然現象(或稱「非智慧體」)。擬人論常出現在對動物、自然力量或是所謂「命運的主宰」之描述或理解上。
又譯擬人化、擬人法、擬人說、擬人主義、擬人作用、擬人觀、神人同形同性論、化人主義、鬼神人格化。
目录 |
[编辑] 宗教和神話中的擬人論
[编辑] 經律主義(Biblical literalism)
[编辑] 印度教(Hinduism)
[编辑] 譴責
[编辑] 修辭學上
修辞学中的拟人即指赋予抽象事物以虚拟的人的形象,例如死亡,欲望或战争。著名的例子请见启示录四骑士。
在古典修辞学中,拟人是一种修辞格,具体来说是一种转义手法,常用来获得情绪感染力。在修辞理论中,常区分拟人(将无生命却实际存在的事物拟人化)和其他修辞手法,诸如呼语,直接称呼不在场的人物或抽象的概念。
拟人修辞举例:
- 树嘴饥渴地紧贴着大地
- 胸膛里流淌的乳水如蜜。 乔伊斯·基尔默, 树
呼语修辞举例:
- 哦,雄辩的、正义的、强大的死亡! 沃尔特·雷利, 世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