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贵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彤贵妃,舒穆祿氏,郎中玉彰女。初赐号彤贵人,道光十二年(1832)十一月册封为彤嫔,十四年(1834)十一月晋彤妃,十六年(1836)晋彤贵妃。二十年(1840)七月初二生皇七女,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六生皇八女寿禧和硕公主,二十四年(1844)三月十七生皇十女。同年九月十日,降为彤贵人。十二月二十,皇七女殇。 二十五年正月二十,皇十女殇。三十年(1850)正月文宗晋尊为皇考彤嫔。同治十三年十一月晋尊为彤贵妃,光绪三年(1877)卒,金棺暂安于田村。九月初三寅时由田村奉移,九月初八巳时,奉安于慕东陵。
[编辑] 彤妃被贬之谜
彤贵妃作为一个两度和静贵妃平级的人,什么原因在生皇十女后半年,就被一讲降到底?一个已经爆发巨大生育潜力的人,从此被断绝了生育的可能?清朝夭折的皇子女众多,但同母所出在一个月内夭折两个孩子的事情,在清朝仅此一例。不禁要问,彤贵妃的遭遇是否与一些外界因素有关?
首先,道光喜怒无常,道光时期共计有十个妃嫔降过级,但她们多为失宠,低级嫔妃。彤贵妃明显当时正得宠,又是仅次于静皇贵妃的“后宫第二“。其次,彤贵妃与孝全成皇后,以及静皇贵妃的关系。孝静姓博尔济吉特氏,却不是孝庄他们的科尔沁左右翼,而是蒙古下五旗。其在各方面都不如孝全,尤其是孝全出生于后族钮估禄,因此孝和与道光在选择继后都必然会选择孝全,就更别说孝全本身就是宠妃。孝静的性格是否能甘心屈居孝全之下?从彤贵妃的履历来看,她是为数不多的在孝全成皇后统治后宫时不斷晋升的人,彤妃在孝全时期一无子女,二无特别重视(前期情况可知道)的情况下升为贵妃,并且逐渐得到道光的重视,应该是孝全有举荐的成分,在孝全死后得到道光的赏识也正常,也可以解释其中年才开始生育的原因。所以,在孝静眼中,彤贵妃是和孝全一伙的。加上彤贵妃不仅地位与孝静长年持平,资历相当,且出身优于孝静,并在孝全死后明显得宠,生育频繁,严重威胁孝静好不容易得来的皇贵妃地位,彤贵妃的遭遇也就不奇怪了。没有证据显示与之有关,但是最大的利益者是静妃,这个是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