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 |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
3: |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
4: |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
尤姓是南中國的姓氏,始自10世紀,在百家姓中排第19,在當代姓氏中排第124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1],多生活在南中國一帶。
目录 |
[编辑] 來源
尤姓原姓沈。公元十世紀,五代人王審知在福建稱王,因審、沈二字同音,沈姓族人為了避諱,將自己的姓改為「尤」。宋代李綱於《梁奚谷漫錄》指:「系出沈姓,五代王審知據閩,閩人沈姓者,避沈音,去水的尤氏。」有說當時提出改姓的人名為沈思禮,為王審知女婿,今福建省南安市南廳有尤(沈)思禮與夫人王郡主的陵墓,俗稱「駙馬墓」。[2]
根據此一說法,尤姓的祖源與沈姓相同。《姓纂》指,沈姓為黃帝的後裔,源自周文王的第十子晡季,因為食采於沈國而得姓。當時的沈國大致位於河南省汝南縣東南至安徽省阜陽縣西北一帶地方。大約公元900年福建沈姓轉為尤姓後,開始在福建繁衍,成為江蘇吳興一帶的望族。
除了漢族的尤姓外,滿族人亦有尤姓,世居沽河、遼陽等地;而赫哲族的尤可勒氏,漢姓亦為尤;今滿、台灣土著、蒙古、佤、苗、羌等民族亦有尤姓。
[编辑] 分布
沈姓郡望有二:吳興和汝南,而吳興(今浙江省)地處閩地,沈改尤後,吳興郡自此成為尤姓郡望,但在北宋時,尤姓族人並不多,直至宋真宗天禧年期(1017年—1022年),其後人才開始大舉繁衍,《常州府志》記載,宋真宗時,泉州晉江人尤叔保舉家遷往浙江常州府無錫,子大公,孫尤輝,曾孫尤著,玄孫尤袤、尤梁,尤袤子尤概,孫尤火育、尤耀,曾孫尤冰寮均名載史冊。
到了元兵南侵時,宋趙王朝喪師失地,節節敗退。尤姓族人大舉遷移至廣東、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北方落入外族統治後,政治相對穩定,部分尤姓人亦舉家北上。其中,戰亂時,大批難民湧入相對穩定的山西,致使山西成為人口稠密旳地區,明初政府為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50年間八次大規模遷移山西移民到不同地區,當中就包括尤姓,被分遷於北京、江蘇、安徽、湖南等地。
目前尤姓人以福建、潮州和江蘇兩地最多,而福建、潮州亦因鄰近海岸,近百年其族人進一步遷徙至海外,並見於台灣、越南等地。在越南胡志明市南部的美拖一帶,就有一批尤姓族人群居,來自潮州饒平;而在菲律賓創立[[超拼音]]編碼系統的尤扶西,則來自福建晉江,反映其族人近代的遷徙路線。
[编辑] 名人
最早見諸史書的尤姓人士,是宋朝紹興年間的進士尤袤,江蘇無錫人,位居禮部尚書。宋高宗還曾稱讚他:「卿才識近世罕有」。尤台和尤彬,也都是宋代知名的高士,二人詞藻絕出,優遊林石,被譽為宋代的兩大高士。
- 尤叔保:宋代書畫家、商賈。
- 尤袤:南宋詩人。詩與楊萬里、范成大、陸游並稱「南宋四大家」。
- 尤概:尤袤子,宋代官吏、詩人。
- 尤文獻:宋兵部尚書知樞密院事及觀文殿大學士,畫家。
- 尤平:宋代詩人,著有《綠雲寮草》。
- 尤瑛:常州府無錫人,明代官吏。嘉靖年間進士。留心韜略,繪《九邊圖》,著論三十餘篇。任廣東按察僉事期間,數平地方騷亂。官至江西布政使參議。
- 尤求:明代畫家。
- 尤世功、尤世威、尤世祿:明末將領,長兄世功出身武舉,清兵破瀋陽時戰死。次兄世威官至左都督,李自成破西安後,被俘殺。弟世威為寧夏總兵官,李自成攻榆林時,守城死。
- 尤侗:清初戲曲家,康熙年間任翰林院檢討,參與修纂《明史》。
- 尤珍:尤侗子,清代詩人,著有《滄湄類稿》、《日卒示錄》。
- 尤澹仙:清代學者。工詞賦及駢體文。年十八,名列吳中十子。有《曉春閣詩詞》。
- 尤蔭:清代書畫家,擅寫竹,得文、蘇法,著有《出塞詩鈔》、《出塞集》、《黃山集》。
- 尤渤:甘肅武威人,清朝將領。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任安徽壽春鎮總兵,他率部猛烈反擊,將進犯松江府的英軍擊退。旋升江南提督。
- 尤錦:江蘇太倉人,清代畫家,工山水,擅花卉翎毛。
- 尤民生:福建省農林大學副校長,福建省農科院院長。
- 尤太忠:中共開國少將,歷任中共中央委員,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