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十天干 |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
己 | 庚 | 辛 | 壬 | 癸 |
天干(拼音:tiāngān),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计序符号,共10个字: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循环使用。
中国古代常用来命名、排序、纪时。
目录 |
[编辑] 天干的产生
天干最晚在夏朝已经开始,明显的证据是夏朝后期有帝王叫做孔甲、胤甲。但是正式将这十个符号命名为天干应该与地支有关:干为主干,支为分支,两个相对的命名应当是一起出现的。在商朝开始出现天干与地支配和用以纪日,使用干支纪年要更晚一些。
关于十个符号的含意,一种易于理解的说法认为,十个符号代表了事物的十个状态和逻辑顺序:
- 甲 意为破壳
- 乙 刚冒出地面,还是弯曲的样子
- 丙 同炳,长势正旺
- 丁 如同青春期
- 戊 同茂,已是顶峰
- 己 应该是掉头走下坡路了
- 庚 同根,与乙相反
- 辛 同新,新一轮的种子
- 壬 同妊
- 癸
[编辑] 天干与地支
单纯的天干用于纪时超出10即会重复,单纯的地支用于纪时超出12也会开始重复,用天干和地支组合纪时可以减少重复,从而避免混淆。中国古代采用了一种类似拉链的干支组合,一边链齿是循环的天干,一边链齿是循环的地支,最终可以出现两者的最小公倍数即60个组合。
天干是十进制,容易直观地计算;地支是十二进制,在记录时辰和月份方面具有优势;干支组合是六十进制,适合间隔较密(纪日)和不要混淆(纪年)的情形。中国古代灵活地使用天干、地支、干支组合来表达年、月、日、时辰,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生辰八字。
[编辑] 天干与五行、五方、阴阳
天干的十个符号按其自身的含义可以与五行的五个符号和五方进行匹配。
- 甲、乙为木、东方
- 丙、丁为火、南方
- 戊、己为土、中央
- 庚、辛为金、西方
- 壬、癸为水、北方
天干也有陰陽之分:
- 甲、丙、戊、庚、壬,屬陽。
- 乙、丁、己、辛、癸,屬陰。
[编辑] 組合
天干有五個組合,而這種天干組合之後,會變化成另一種不同的五行,因此會產生不同的較應。除了化合之外天干還有互相沖剋,故此亦會產生不同的較應。
- 天干化合:甲己合化土 乙庚合化金 丙辛合化水 丁壬合化木 戊癸合化火
- 天干相沖:甲庚相沖 乙辛相沖 丙壬相沖 丁癸相沖
- 天干相剋:甲乙木剋戊己土 丙丁火剋庚辛金 戊己土剋壬癸水 庚辛金剋甲乙木 壬癸水剋丙丁火
[编辑] 天干在现代
如甲烷、乙烷、乙烯、丙烷、甲基、乙醇等,通常表示的是该分子中C(碳原子)的数量。例如癸烷表示的就是有10个碳原子的烷分子
[编辑] 参看
与历法/授时系统相关主题 |
傳統曆法:岁星纪年 | 太岁纪年 | 天干 | 地支 | 希伯來曆 | 伊斯蘭曆 | 瑪雅曆 | 藏曆 | 農曆 | 佛曆 | 儒略曆 | 儒略改革曆 | 中國聖曆 | 日本曆 | 印度曆 | 伊朗曆 | 埃塞俄比亞曆 | 馬拉亞姆曆 | 瑣羅亞斯德教曆法 | 緬曆 |
参见: 历法、授时与时间相关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