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哺乳爬行動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似哺乳爬行動物(Mammal-like reptile)是一群史前動物,是哺乳類的爬行動物祖先。似哺乳爬行動物最常用來稱呼獸孔目動物,但它也可以廣義地包括非哺乳單弓動物。
似哺乳爬行動物是二疊紀中期到晚期的陸地優勢動物。就跟同時代幾乎所有的生物一樣,它們的數量與多樣性因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而嚴重地減少。有些品種存活到三疊紀,但恐龍快速地成為優勢動物。最後的似哺乳爬行動物可能存活在晚三疊紀後不久。
似哺乳爬行動物不被大多數專家認為是正式的名稱;似哺乳爬行動物在演化支上的位置,較接近哺乳類而非爬蟲類。它們擁有腺皮,缺乏鱗片(所以它們視覺上看起來像是裸體的蜥蜴,缺乏毛皮與鱗片)。然而,它們所有的特徵更像是現代蜥蜴而非現代哺乳類,明顯的特徵在於內部結構上細微的特徵。現在還不清楚似哺乳爬行動物是否擁有毛髮與乳腺這種哺乳類特徵,目前僅由化石提供的證據提出骨骼上的差異。
[编辑] 分類
大多數古生物學者將下顎化石的明顯特徵用來分辨似哺乳爬行動物與爬行動物。在爬蟲類演化到哺乳類的過程中,下顎的轉變比起其他特徵上的轉變,是較好的分類工具。哺乳類的齒骨或下顎是由單一骨頭構成,而現代與史前爬蟲類的下顎是由多塊小型骨頭構成。
哺乳類的下顎由齒骨-鱗狀骨間的下顎關節分開。齒骨連結者麟狀骨上的關節盂glenoid cavity。所有其他的非哺乳有颌類脊椎動物,包括爬行動物,下顎關節是由下顎中一塊稱為關節骨articular的小骨,與頭顱中一塊方骨quadrate形成。在爬行動物與哺乳類之間的過度物種,下顎關節是由一塊大型的下顎骨頭(類似哺乳類的齒骨),與方骨組成,而關節骨逐漸退縮。
隨者時間過去,似哺乳爬行動物逐漸變得類似哺乳類,開始形成次生顎,分開嘴部與鼻腔。而早期似哺乳爬行動物中,次生顎開始在下顎兩旁形成,仍連接嘴部與鼻孔。
最後,上顎的兩旁開始彎曲,從C形改變為U形。上顎開始往喉嚨延伸,牢固整個嘴部並形成全部的顎骨。下顎也完全地閉合。在一個第一批似哺乳爬行動物的化石中,真獸齒類,次生顎開始明顯。較晚的三尖叉齒獸擁有完全緊閉的次生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