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世纪: | 19世纪 | 20世纪 | 21世纪 |
年代: | 1890年代 | 1900年代 | 1910年代 | 1920年代 | 1930年代 | 1940年代 | 1950年代 |
年份: | 1924年 | 1925年 | 1926年 | 1927年 | 1928年 | 1929年 | 1930年 | 1931年 | 1932年 | 1933年 | 1934年 |
纪年: | 己巳年(蛇年);民國十八年;日本昭和四年;越南保大四年 |
目录 |
[编辑] 大事记
- 2月11日——意大利和罗马教廷订立拉特兰条约。
- 6月7日——意大利承认梵蒂冈独立。
- 8月11日——美國職棒球員貝比·魯斯擊出生涯第500支全壘打,成為首位500全壘打俱樂部球員。
- 8月14日——中东路事件爆发。
- 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华尔街股市暴跌,被称作大萧条的1929年至1933年全球经济危机开始。
- 11月13日——嘎达梅林起义。
[编辑] 出生
- 1月1日──柯旗化,台灣文學家,其所著《新英文法》一書是台灣最長銷的英文文法書籍。
- 1月15日——馬丁·路德·金,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1968年逝世)
- 1月31日——鲁道夫·穆斯堡尔,德国物理学家
- 5月4日——奧黛麗·赫本,知名舞臺劇與電影女演員,晚年曾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特使。
- 3月22日——草間彌生,日本女性前衛藝術家
- 9月15日——默里·盖尔曼,美国物理学家
- 10月25日——陳美玉,中華民國排球前輩、臺灣童軍運動先驅。(2005年逝世)
- 12月9日——霍克,澳大利亚前总理
[编辑] 逝世
- 1月19日——梁啟超,中国思想家(1873年出生)
- 9月29日——田中义一,日本前首相
- 10月28日——伯恩哈特·冯·比洛,德國首相(1849年5月3日出生)
- 11月23日——乔治·克列孟梭,法国总理
- 12月29日——威廉·梅巴赫,知名德國引擎工程師,第一輛梅赫西迪(Mercedes)品牌汽車的開發者,享年83歲。(1846年出生)
[编辑] 诺贝尔奖
[编辑] 奥斯卡金像奖
(第2届,1930年颁发)
-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百老汇的旋律》(The Broadway Melody)
-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弗兰克·劳埃德(Frank Lloyd) 《薄命花》
-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华纳·巴克斯特(Warner Baxter) 《在古老的亚利桑那》
-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玛丽·璧克馥(Mary Pickford) 《风骚女人》
- 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未设此项奖
- 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未设此项奖
(其他奖项参见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