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豹裝甲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CM-32 雲豹8輪裝甲車 | |
---|---|
搭載國造105公釐低膛壓戰車砲之都市數位迷彩構型 |
|
類型 | 裝甲運兵車、步兵戰鬥車 |
原產國 | 中華民國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2007年- |
使用國 | 中華民國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兵整中心 |
研發日期 | 2001 - 2007 |
生產商 | 兵整中心 |
生產日期 | 2007 - |
製造數量 | 17(預定生產600輛以上) |
衍生型 | 雲豹105公厘炮構型 |
基本規格 | |
總重量 | 22噸(基本型) |
全長 | 7公尺 |
寬度 | 2.7公尺 |
全高 | 2.3公尺 |
操作人數 | 9-10人 (車長、駕駛、砲手、步兵6-7人) |
|
|
裝甲厚度、類型 | 防護鋼板,外側選配陶瓷複合裝甲 |
主要武器 | M242鏈炮(原型車) T-91榴彈機槍(APC) T-75 20毫米機砲(IFV預定) |
次要武器 | T-74排用機槍2門(同軸、防空)、 2 x T-85六聯裝煙幕彈發射器 |
發動機 | P0/P1:Caterpillar C9柴油機 P2/量產型P3:Caterpillar C12柴油機 P0/P1:400匹 P2/量產型P3:450匹 |
馬力載重比率 | 30匹/噸 |
懸掛系統 | 8x8 車輪 |
最大行動距離 | 800公里 |
最高速度 | 105公里/小時 |
雲豹8輪裝甲車(CM-32)「正式名稱:台灣步兵戰鬥車(TIFV)」為中華民國兵整中心負責研發的輪型裝甲車,整體設計是以適合台灣地形需求的前提進行研發。2002年完成首輛雛型,2005年後準備量產。雲豹專案的研發耗時3年,全案經費7.3億台幣。
目录 |
[编辑] 發展歷史
- 2001年起,以六輪的CM-31為基礎進行研發。
- 2002年9月,完成編號P0的雛型車。
- 2003年底,用於研發測試評估的P1原型車完成。
- 2005年,完成的第三輛P3原型車則是為量產作準備(包含驗證細部規格、生產流程以及後勤維修體系)。
- 2006年,開始先期量產14輛裝配有40公釐榴彈遙控槍塔的裝甲運兵車型,將在2007年底裝配完成,預計將在十軍團所屬的嘉義機械化步兵200旅成立實驗編裝連,以驗證新準則是否適用。
- 2007年10月10日,預量產型1號車與2號車於中華民國96年國慶國防表演展出
- 2008年6月4日:中國國民黨立委林郁方於立法院質詢指出雲豹預量產車編號「軍9-46004」(二號預量產車)與「軍9-46008」(六號預量產車)出現嚴重的底盤裂痕問題,並指出14輛預量產型雲豹中已經有4輛發生此瑕疵;聯勤同日晚間發公關函證實此裂痕為底盤傳動裝置防護蓋出現裂痕,目前正暫停後續量產計畫進行調查。
[编辑] 特性
台灣崎嶇多山的地形以及鬆軟的水田較適於輪型裝甲車發揮。台灣擁有發達的道路系統,輪型裝甲車的道路性能也優於履帶車。尤其在台灣南北向的交通上,台灣橋樑密佈且多無法承受履帶車重量的特性,使得輪型裝甲車在台灣的地形運用發揮上,被認為比履帶車或重型戰車更能發揮其特色。
[编辑] 性能諸元
- 爬坡度60%
- 側坡度30%
- 垂直攀高0.7公尺
- 越壕2.0公尺
[编辑] 參考資料
- 臺灣年鑑 國造雲豹甲車問世 (2006年).於2006年年12月16日查閱.
- 全球防衛軍事焦點評論 雲豹現身南台灣―陸軍新型8X8輪型甲車墾丁陸測現場目擊 (2004年12月10日).於2006年年12月16日查閱.
- 雲豹戰車將成軍(大公報網路版) (2007年12月18日).於2007年年12月18日查閱.
- 兵器戰術圖解第35期 2007年10月
- 陸軍新研發雲豹甲車出現重大瑕疵(中時電子報) (2008年6月6日).於2008年年6月4日查閱.
- 聯勤:雲豹將待陸軍實車驗證後再行撥交(軍聞社) (2008年6月6日).於2008年年6月4日查閱.
[编辑]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中華民國研製的裝甲戰鬥車輛 |
---|
CM-11 | CM-12 | CM-21 | CM-22 | CM-23 | CM-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