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ww.wikipedia.org是維基百科多語言入口頁,這裡表出了十大維基百科語言版本 |
|
網址 | http://www.wikipedia.org/ |
---|---|
营利性質 | 否 |
Ownership | {{{ownership}}} |
網站類型 | 線上百科全書 |
需註冊 | 可选 |
持有者 | 維基媒體基金會 |
創始者 | 吉米·威爾士 拉里·桑格 |
維基百科(英語:Wikipedia)是一個基於wiki技術的多語言百科全書協作計劃,也是一部用不同語言寫成的網路百科全書,其目標及宗旨是為全人類提供自由的百科全書──用他們所選擇的語言來書寫而成的,是一个动态的、可自由访问和编辑的全球知識体。
维基百科全书,自2001年1月15日正式成立,由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維持,截至2008年6月,维基百科条目數第一的英文维基百科[1]已有240萬条条目,而所有264种语言的版本共突破1,000万条条目,總登記用戶也超越1,200萬人[1],其中条目數前15名的维基百科共佔總條目數的71%,大部分页面都可以由任何人使用浏览器进行閱覽和修改,英語维基百科的普及也促成了其它计划,例如维基新闻、维基教科书等计畫的产生,雖然也造成对这些所有人都可以编辑的内容准确性的争议,但如果所列出的來源可以被審察及確認,則其內容也會受到一定的肯定。
中文维基百科於2002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截至2008年6月,中文維基百科已擁有194,054条条目,此外还設有其他獨立運作的中文(漢語)方言或版本,包括闽南语维基百科、粵語維基百科、文言文维基百科、吴语维基百科、閩東語維基百科、贛语维基百科、及客家语维基百科等。
目录 |
[编辑] 特點
維基百科本身有四個引人注意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使维基百科與傳统百科全書有所區别:
- 資料或會出錯,因為沒有專人對每個項目作出檢查,就像現在一樣,我可以隨時修改內容。然而,對於以上所言,的確有事實根據,《明報》於2008年6月23日中,報導了「蘇格蘭家長教師會表示,現在愈來愈多學生直接從互聯網上抄襲不準確的資料到他們的功課上,維基百科正是學生抄襲的主要來源。維基百科是供網民自由編輯的動態網上百科全書,當中上載的資料很多都沒有學術研究人員認證。蘇格蘭的『標準成績評級』及格率,去年錄得4年來首次下跌,當地家教會認為這正是濫抄維基等網站的結果,呼籲在情惡化前,應給學生上『如何正確使用互聯網』的課堂,勿盡信網上看到的東西。蘇格蘭家教會資訊主任哲內爾(Eleanor Coner)批評,『抄網情』反映了目前學生的『走捷徑』文化:『孩子對新資訊科技瞭如指掌,但他們很多時都無法鑑別研究資料真偽。可悲的是現在大部分孩子不是到圖書館翻查館藏資料,而是去問電腦』」,因此,在作學術論文資料的同時,請勿依賴本網,只建議作很粗略的參考資料。
- 在維基百科發布材料的任何部份或全部都是使用GNU自由文檔許可證,維基百科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包含人類所有知識領域的百科全書,而不是一本詞典,網路論壇或其他任何商業性質的網站。
- 計畫本身也是一個wiki,這允許了大眾的廣泛參與,維基百科是第一個使用wiki系统進行百科全書编撰工作的協作計畫。
- 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維基百科是一部内容開放的百科全書,内容開放的材料允許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複製、修改,它方便不同行業的人士尋找知識,而使用者也可以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從而充實自己。
[编辑] 版權
維基百科所有的文本内容在GNU自由文檔許可證下發布,它受到自由軟件基金會的領袖、自由軟件運動的先驅理查德·斯托曼博士的大力支持,斯托曼博士是少數幾個在維基百科或Nupedia(另一個内容開放的百科全書)開始之前就提出编撰一個自由的百科全書的人士(觀看他的論文,The Free Universal Encyclopedia and Learning Resource)。
[编辑] 語言版本
各個語言版本的運作都是獨立進行的,編輯條目時並不受到其他語言版本的牽制,相同主題的條目也沒有強制要從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中翻譯過來,使用機器或網路自動翻譯的文章是不被允許的,但是鼓勵跨語言的編輯者利用人工來進行翻譯,不同的語言版本具有相同政策規範,例如「中立的觀點」,但其中可能有部份細節上的差異,條目文章和圖片在不同語言版本間可供分享,早期是以跨語言連結(InterWiki)的方式分享,後來轉為使用「维基共享资源」(Wikimedia Commons),在大部分的語言版本中,翻譯過來的文章僅佔條目總數的一小部份。
根據Alexa Internet於2007年10月的網路流量測量服務,全部維基百科版本的編輯次數已達到5億次編輯,而英語維基百科(en.wikipedia.org/)的流量就佔了維基百科總流量的45%(超過2億次编辑),其餘的55%則由其他各語言的維基百科分佔。
- 以下列出條目數超過15萬的維基百科語言版本(最後更新:2008年6月1日00:00UTC,最新數據請參見Wiki Stats 統計)
- 英文 (2,394,473)
- 德文 (755,945)
- 法文 (665,177)
- 波蘭文 (505,825)
- 日文 (494,334)
- 意大利文 (458,677)
- 荷蘭文 (442,052)
- 葡萄牙文 (381,588)
- 西班牙文 (365,757)
- 俄羅斯文 (287,048)
- 瑞典文 (284,094)
- 中文 (178,193)
- 挪威文 (168,138)
- 芬蘭文 (164,127)
- 請注意,條目數僅是比較不同語言版間的規模的一個範疇,質素和條目量同樣重要,例如某些維基百科版本中,超過半數以上的條目都是由機器人創建的小作品,某些語言版本雖然條目量多,但參與編輯的人數卻比其他版本來的少,例如波蘭語等維基百科的條目數比西班牙語維基百科來得多,但參與者卻較少。
[编辑] 守则
这些守则使整个计划能够平稳并卓有成效地展开,以下只是其中的一些守则。
- 由于参与者拥有不同的意识形态与背景,来自于世界不同的角落,维基百科试图使它的文章客观、公正。这并不是说要以"一种"客观的观点来表述,而是公平地呈现一个议题所有的观点。
- 有一些所有参与者都要遵守的重要的命名常规。
- 维基百科人使用“讨论页”来讨论如何修改文章,而不是在文章中讨论。至于一些会影响到很多条目的议题则放在元维基中讨论。
- 有一些不受欢迎的文章,因为它们严格地来讲并不是百科全书的条目。
- 维基百科社群有许多受广泛支持的规则必需遵守。其中最受支持的一条规则是:“如果规则让您感到紧张和有压力,让您不想再参与维基,那么就忘掉这些规则,做您自己的事儿吧!”("If rules make you nervous and depressed, and not desirou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wiki, then ignore them entirely and go about your business.")。
[编辑] 参与人员
维基百科是由全球无数志愿学者、玩家、学生等等有知识的人共同建筑的。计划的参与者叫作维基百科人。参与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士。
全計畫中没有所谓的主编。两个创立维基百科的人,吉米·威尔士(小型互联网公司Bomis的CEO)和拉里·桑格,喜欢将自己看作是负责防止計畫走回头路的普通参与者。
在計畫的最初几年,桑格是一个受雇用的带薪职员。他的工作是管理维基百科(和Nupedia);当有意见分歧时,他可以在听取各种意见后作出最终决定。但是随着资金的短缺,桑格最终不得不辞职,不过他依然参与维基百科计划。
吉米·威尔士及全体维基百科人,现在负责桑格之前的部分工作。为维基百科作出过贡献的其他现在和过去Bomis的雇员包括了Tim Shell,Bomis的创办人之一,和程序员Jason Richey以及Toan Vo。
[编辑] 審核機制
維基百科是個民主制、精英制、獨裁制的混合。通常大部分的內容,由一般的維基人討論、修改,通常為民主的形式。維基百科的系統裡同時有資深的维基人擔當管理員,負責清除破壞及封鎖惡意破壞者之帳戶。非常敏感的議題,則由吉米·威爾士最後把關[2]。
[编辑] 历史
维基百科最初的构想是在拉里·桑格(当时Nupedia主编)和一个电脑程序员Ben Kovitz于2001年1月2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次谈话中最早提出的。Kovitz当时是wiki程序的协作开发者之一(现在依然是)。当他在晚餐中向桑格解释wiki的概念时,桑格立即发现wiki可能是创建一个更开放的百科全书计划的技术。在此之前几个月,桑格和他的老板威尔士,Bomis, Inc. 的总裁兼CEO,讨论过如何通过建立一个更开放、轻松的计划来协助Nupedia的发展。
因此桑格立即说服威尔士在Nupedia中建立一个wiki。Nupedia的第一个wiki于1月10日上线,不过在Nupedia的编写人员中遇到极大阻力。因此,一个新的以“维基百科”(Wikipedia)命名的新计划于1月15日在wikipedia.com正式启动。位于聖地牙哥的服务器和电缆都由威尔士捐献。
在科技站点Slashdot的三次報導后,维基百科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Google一天也会带来上千人的新流量。
英文维基百科在2001年2月12日达到1,000页,9月7日达到10,000条条目。在计划的第一年,有超过20,000条条目被创建,平均每月1,500条。2002年8月30日,已经有40,000条条目。成长的速度从计划之初就在平稳增长。
随之而来的就是国际化的维基百科,2001年5月,13个非英语维基百科版本计划开始(包括了阿拉伯语、中文[3]、荷兰语、德语、世界语、 法语、希伯来文、意大利语、日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和瑞典语)。到九月,又有三个语言版本加入了维基百科大家族。到了该年度末,挪威语等另外三个语言版本也宣布成立。
2002年2月,由Edgar Enyedy领导,非常活跃的西班牙语维基百科突然退出维基百科并建立了他们自己的自由百科 (Enciclopedia Libre;enciclopedia.us.es);理由是未来可能會有商业广告及失去主要的控制权。同年十月,在维基百科参与者Daniel Mayer(maveric149)及其他参与者试图重新整合两个计划,但是Enciclopedia Libre的参与者投票决定,在维基百科能够提出一个团圆提案之前,反对重新整合。然而,Enciclopedia Libre的用户不排除在未来重新合并的可能性,并且希望继续与维基百科保持联系。这场纷争也引起了关于非英语维基百科版本的角色的广泛讨论,并且直接导致了非英语维基百科的几项重大改革。
也经常有破坏者访问维基百科并大肆破坏该计划,通常这些破坏都很快被修复,但是对英文维基百科首页的不断破坏最终导致首页被“保护”,以确保只有管理员可以对其进行修改。
2002年3月,用户ID24开始在英文维基百科发表许多极左文章,关于他的激烈讨论最终导致严重的人身攻击,吉米·威尔士最后于2002年4月禁止ID24对维基百科进行编辑(但允许继续浏览)。而经常在德国历史相关的文章中发表亲右翼观点,并且导致多次争论的用户「Helga」,则在2002年9月被禁止编辑维基百科。
2002年8月,在吉米·威爾士宣布他将不会在维基百科上刊登商业广告之后不久,维基百科的地址(域名)从wikipedia.com变为wikipedia.org。
同年10月,Derek Ramsey(Ram-Man)开始使用机器人软件(bot)自动添加有关美国城市的信息。这些文章都是自动从人口普查报告中产生的。同时,类似的程序还用于部分其他议题。
2002年12月,姐妹计划Wiktionary(维基辞典)正式开始;它的宗旨是建立一个所有语言的词典。它与维基百科在同一个服务器上运行,使用同样的软件。
2003年1月,维基百科开始支援TeX数学公式显示,代码由Taw编写。
2003年1月22日,英文维基百科达到了10万条条目的里程碑,并再次被Slashdot报道,两天之後,當時第二大的维基百科,德文维基百科,也达到了1万条条目里程碑。
[编辑] 软件和硬件
维基百科所采用的wiki软件版本是由Clifford Adams编写的UseModWiki(第一版)。2002年1月,维基百科开始在PHP wiki软件上运行,并使用MySQL数据库。Magnus Manske还特别为维基百科专门写了很多功能(第二版)。之后不久,随着人流的增加,网站速度明显下降,到了几乎无法编辑文章的地步。对软件的一些修改只能应付暂时之需。然后Lee Daniel Crocker从头开始重写了整个程序;从2002年6月开始,一个新的程序开始运行(第三版)。Brion Vibber从此开始负责修补及维护程序以及数据库。目前所用软件称作MediaWiki。
2005年1月,維基百科運行在佛羅里達州的39個伺服器。直至2005年9月,伺服器的數量已增至100多個,分佈全球四個地方[4]。
[编辑] 姊妹計劃
维基百科是由非营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运作。维基媒体基金会同时还拥有其他几个多语言、内容开放的wiki计划:
元维基 协调各维基计划 |
维基词典 多语言字典和词典 |
维基孵育場 測試新的維基媒體 |
||||
维基教科书 教科书和手册 |
维基语录 名人名言的集锦 |
维基文库 自由的源文档库 |
||||
维基物种 自由的物种资料库 |
维基共享资源 共享的多媒体资料库 |
维基新闻 自由的新闻资源 |
[编辑] 其他文字版本
[编辑] 相似计划
维基百科常常被拿来与以下的计划做比较:
- Nupedia:已停止的百科全书计划。
- Everything2(Everything2):范围更广的计划,性質不限百科全书,内容属于不开放。
- 大眾百科:由維基百科創辦人之一的拉里·桑格(Larry Sanger)成立於2006年,試行階段需註冊,註冊自由,要求用户真名與個人簡歴,用户分作者與編者,編者多為專業人員,有權「贊同」某次編輯。
- h2g2(h2g2):英国广播公司发起的有时候十分幽默的百科全书,基于Douglas Adams的小说中虚构的百科全书《zh-hans:银河系漫游指南; zh-hant:銀河便車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 大英線上百科全書:屬於大英百科全書的網路線上版,但需付費使用。
- 偽基百科:與維基百科相似,但以搞笑及惡搞為主,較幽默怪誕。
- 其它相似中文计畫:百度百科、維庫、維客、香港網路大典、天下維客、中華維客、互動維客、MBA智庫百科、卡瓦旅遊百科、搜比旅遊百科、漢語方言百科大全、加拿大中文百科等。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 ^ 維基百科語言列表(中文),維基百科語言列表(元維基),Wiki Stats 統計
- ^ 参见《商业周刊》第 960 期文章—維基資料量比《大英百科》多七倍,作者:林宏達
- ^ 不過中文维基百科直到2002年10月24日才真正出現第一条条目
- ^ 維基百科伺服器的列表與介紹.
[编辑] 外部链接
- 维基百科入口网站(英文)
- 中文Planet Wikimedia
- 維基百科的時序線—元維基上关于维基百科历史的介绍(英文)
- Toward a New Compendium of Knowledge - Larry Singer(英文)
- The Early History of Nupedia and Wikipedia: A Memoir(英文)
- Hawpedia—(Hawpedia)適合手機上看的維基百科
- 天下雜誌─維基百科Wikipedia,維基經濟改變你做生意的大腦
- 第一次玩維基百科就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