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 (著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簡稱《方言》,西漢揚雄著,是中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著作。
東漢應劭《風俗通義·序》有:“周秦常以歲八月遣輶軒之使,求異代方言,還奏籍之,藏於秘室”,這解釋了書名的含義。即,秦朝以前,每年八月,政府派遣“輶轩使者”(乘坐轻车的使者)到各地搜集方言,并记录整理。这些材料由于战乱而散失。扬雄的老师严君平曾經收集了1000多字,扬雄的亲戚也有了解。
《漢書·藝文志》和《漢書·揚雄傳》均無揚雄編撰本書的記載。最早在應劭《風俗通義·序》提及揚雄受严君平啟發,求問於各地孝廉與衛卒,最終歷時二十七年方成本書。《方言》全書十五卷,今本僅十三卷。應劭記載,全書九千余言,但今本反而為多,大約后人有所增益。
《方言》目次編排與《爾雅》類似。其體例也大致有兩種:給出一詞,分列各地稱謂的不同,如卷八釋“豬”;再有,羅列一組同義詞,給出共同解釋,再分別辨析各地之不同,如釋“嫁、逝、徂、適”。
罗常培评价扬雄的工作说“这简直是现代语言工作者在田野调查是记录卡片和立刻排比整理的功夫。”当时人赞叹说《方言》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方言》之不足,僅“考名物之同異,不顯聲讀之是非”。
晉人郭璞有《方言注》,音義并重,后人多為稱道。清人戴震作《方言疏證》,是研究《方言》必備資料。今人周祖謨作《方言校箋》,1956年由科學出版社印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