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現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文現象是天體到了某個特定位置(客觀上的位置)或狀態而造成的特殊現象。有些天文現象是占星術上的熱門話題,事實上觀測天文現象是研究和拍攝天體的好機會,例如小行星掩星的聯合觀測可測定小行星的形狀和大小。
可預測之天象包括:
- 天體與天體之間的掩食現象,主要如「食」「掩」「凌」等現象。
- 各類天體預報位置,如日、月、行星、行星衛星、小行星位置
- 天體與地球、太陽的相對位置的更替
- 月球與地球相對位置:朔─上弦─望─下弦、月球過遠(近)地點
- 內行星視運動:上合(外合)─東大距─留─內合(下合)─留─西大距─上合(外合)
- 外行星(小行星)視運動:留─衝日─留─合日
- 天體與天體之間視位置接近,如行星合月、雙(三或更多)星伴月、土星合鬼星團、五星連珠等等。
- 彗星接近太陽、地球
- 流星群
- 變星光度極小、極大
突發而不能預計的天象如行星表面的異象(如火星沙塵暴、木星雲帶變化、土星白斑)、火流星、新星、超新星、極光、黃道光、對日照甚至彗星撞木星、流星撞擊月面;近十年,銥衛星等人造衛星,太空站(或帶閃光,有可能接近或視覺上經過天體表面)嚴格來說雖不是天文現象,但由於其出現和閃光的視位置和時刻可根據其軌道計算出,也是天文愛好者觀測的對象之一。
注意:日暈、月暈、彩虹等這些由大氣或相關大氣衍生的現象不算是天文現象。而1999年,有香港和中國內地傳媒把黃昏看到的飛機以尾跡誤當作為異常明亮的彗星。
[编辑] 列表
- 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及日環食之分
- 月食:有月全食及月偏食、半影月食之分
- 凌日:在地球上能看到的內行星的黑影在太陽表面經過的現象,例如水星凌日、金星凌日。
- 合日:合日即天體視位置跟太陽為同一方向(以視黃經相等定義),此時天體與太陽同升落,受太陽影響不能見到該天體。
- 衝日:以地球為中心,行星運行到與太陽相反方向(嚴格定義為黃經相差180度)時,此時日落後行星即東升,行星落至地平線時就是日出,故整晚可見該天體,若衝日的為行星或小行星時,也是行星最亮和最適合觀測的時候。
- 行星連珠:
- 行星連珠為行星位置皆在大概的一個方向(一個較小夾角內),亦有定義為以太陽為圓心,數顆行星夾角為一定最少的度數內(如1982年的九星連珠)。行星連珠據坊間稱為引發引力不平衡而導致天災的原因,當然這是至現時為止還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
- 還有另一種說法:水金火木土這五顆能以肉眼看到行星有三顆(或以上)在一個時段內(在兩三天至半個月內)集中在清晨或黃昏出現在同一方位上。如2002年5月的五星連珠(黃昏後同在西方出現)
- 掩星:多為月掩恆星、行星掩恆星、小行星掩恆星、行星掩其衛星等;罕見的有月掩行星、行星掩行星、彗星掩恆星等,日、月食也是掩星的一種。
[编辑] 從何預先得知天象?
很多國家和地區根據地理位置皆有在年底出版來年的《天文年曆》或《天文年鑑》,少部份為世界適用的天文年曆。其中出版的有供天文愛好者、天文攝影家用的年曆,上述的天文現象多刊在這些年曆或天文雜誌上;一些網頁上亦有提供基本天文現象資料,但不及專門書籍上的詳盡。
另外亦有供專業人士為制定日期時間、恆星精確位置的或作天體測量定位的《測量簡曆》,因為刊出的資料跟天文愛好者平時需要的很不相關,故發行量不多,售價也相對較昂貴。
到某些天文現象來臨前,亦有報紙、電視台記者訪問天文學家,其新聞也是能順手拈來的有參考價值的天文現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