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贵阳教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贵阳总教区(Archidioecesis Coeiiamensis)是罗马天主教在中国贵州省设立的一个教区。
目录 |
[编辑] 历史
1696年10月15日,从福建代牧区分设贵州代牧区。1715年并入四川代牧区。1846年3月27日,罗马教廷宣布恢复贵州代牧区。1849年,原在暹罗传教的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会士白斯德望被任命为首任贵州主教。1853年白斯德望因伤寒病逝,童文献神甫任教区长,主持全省(青岩、定番(惠水)、广顺诸地)教务。童文献在贵阳六冲关开办修院,胡傅理担任院长,又在青岩镇北姚家关建成圣伯多禄大修院,由白伯多禄任院长。
1860年,胡傅理被罗马教廷任命为贵州主教。当时的贵州提督田兴恕和巡抚何冠英不愿执行《北京条约》中公开合法传教的条款。1861年端午节,青岩大修院的守门人罗廷荫和修士与“游百病”的人群发生口角,青岩团总赵蔚三(国澍)带领团丁逮捕修士张文澜(张如祥)、陈昌吕及守门人罗廷荫,抓到龙泉寺看管,放火烧毁修院。院长白伯多禄带着部分修生逃走。因而引发青岩教案。正在交涉期间,田兴恕密令将3人及修院女厨王玛尔大在青岩镇谢家坡斩首,又发生了“开州教案”。最后清政府将田兴恕革职并充军流放新疆,将田兴恕在贵阳城内六洞桥的住宅,赔偿作天主教堂(南天主堂);赔偿白银120001两。事后另拨土地修建青岩天主教堂。这时贵阳已经拥有5座教堂,即北堂、南堂、圣斯德望堂、六冲关天主堂、和青岩天主堂。
1871年,李万美接任贵州主教,他在1876年重建贵阳北天主堂主教座堂。
20世纪初,天主教在贵州取得较大发展。到1922年,贵州教徒增至3万6千人。1924年12月3日,贵州代牧区以主教驻地更名为贵阳代牧区。此前在1922年分设了安龙教区,1932年又分设石阡教区。1946年4月11日,升格为贵阳总教区。
1949年后,法国传教士继续留在贵阳,1950年代初被驱逐。
[编辑] 教堂
- 贵阳圣若瑟主教座堂
[编辑] 主教
- 白斯德望(Bishop Etienne-Raymond Albrand, M.E.P.)1846 - 1853
- 胡缚理(Bishop Louis-Simon Faurie , M.E.P.)1853 -1871
- 李万美(Bishop François-Eugène Lions, M.E.P.) 1871 - 1893
- 施恩(Bishop François-Lazare Seguin, M.E.P.) 1913 - 1942
- 蓝士谦(Archbishop Jean Larrart, M.E.P.) 1942 - 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