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科隆总教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主教科隆总教区是罗马天主教在德国设立的教区,也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国之一。科隆是古代罗马城市,1288年成为自由城市,主教府从科隆大教堂迁到波恩。其版图包括沿着莱茵河左岸以及莱茵河对岸的威斯特伐利亚公国。传统上,科隆总主教被列为德国的选帝侯之一以及意大利和勃艮第的Archchancellor,技术上从1238年和1263年(不再改变)直到1803年。
在16世纪,至少有3位科隆总主教改宗新教。前两位Hermann von Wied 和Salentin von Isenburg-Grenzau在改宗后辞去总主教职务。但是Gebhard Truchsess von Waldburg在1582年改宗加尔文派后,试图进行世俗化,这导致科隆战争,巴伐利亚军队安排一位巴伐利亚王子Ernst担任总主教 - 这是德国的反宗教改革第一个重大胜利。从此直到 18世纪中叶,教区受到统治巴伐利亚的Wittelsbach家族的强烈影响。由于这一时期总主教也经常领有明斯特教区和列日教区,成为德国西北部最有实力的诸侯之一。
1795年以后,教区的版图因地处莱茵河左岸被法国占领,并于1801年正式合并。1803年《帝国代表重要决议》(Reichsdeputationshauptschluss)世俗化教区的其余部分,将威斯特伐利亚公国割给黑森-达姆施塔特伯国。不过,科隆在1824年重新成为总主教驻地,直到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