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道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道教源自福建泉州。就Data來看,近現代正統道教信仰人口與就其境內影響力,台灣為最興盛的國家地區之一。
目录 |
[编辑] 起源
道教為中國固有宗教,歷史十分悠久。歷經西元200年-1300年的推廣與傳布後,大約可分為南方的天師教(天師道),與北方的全真教。北方全真教採自行主義,重視修養苦行,南方採他力主義,重視符咒科儀,一般來說,台灣的道教來自中國南方福建的天師教。
[编辑] 推廣
在台灣,從清領時期就一直享有高度宗教自由的民間社會,經過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百年統治之後,道教仍呈熱烈的蓬勃發展風貌。以閭山法與道教正一道正一派、符籙派相融合以及吸收佛教世俗化的福建道教閭山派,一直都是台灣主要信仰之一。而不論是正一派或閭山派所帶來的道士、法師及造醮觀念與習俗更是深植民心。這裡面,雖然科儀與中國其他地方不盡相同,不過台灣多數道教廟宇仍自詡為正統「正一派」(台灣亦有人稱天師道正一派)傳承。
[编辑] 近現代
1980年代之前,正信佛教未經慈濟、印順、聖嚴等佛教家宣揚前,正一派或閭山派可說是全台最主要宗教。即使道教勢力略為衰退的今日,只要逢年過節,畫上代表三清的三個「V」字及制式符首與符腳(鶴佬話稱「符仔腳」)的正一派符籙在台灣處處可見。台灣現有喜慶喪葬過程,甚至媒體節目與大部分建物,更多處可見道教科儀與風水禁忌。另外,閭山符籙延伸的收驚儀式,更是全台北最大廟宇行天宮的主要特色。
[编辑] 道士
在台灣,道士的宗教約略任務有二,一則度生,一則度死。所謂度死,乃是指喪葬的科儀與做功德,所謂度生,又可分為祈福與驅邪。前者有建醮,謝平安,做三獻等,後者指安胎,起土,補運等。而從事的人員通常稱司公。若再細分,紅頭司公專門度生,烏頭司公專門度死。
[编辑] 信仰人口
據中華民國內政部提供資料顯示,台澎金馬地區現有包含玉帝廟、關帝廟、媽祖廟、三太子廟等等種類的道廟共8000間,利用民房設立之中型道壇約在10000間左右,傳教人員28,000餘人,信眾在8,000,000以上(佔全台灣人口三分之一以上),但此數字部份與佛教有重疊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