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是英国侨民在上海建立的一个重要文化机构,主要从事对中国的自然和社会的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共存在了95年(1857年—1952年)。
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成立于1857年10月16日(晚于1847年在香港成立的亚洲文会中国支会),最初名为上海文理学会(Shanghai Literary and Scientific Society),1858年7月20日被批准加入亚洲文会。第一任会长为美国传教士裨治文(Bridgman,Elijah Coleman),任职时期为1857年-1859年。发起会员共有18人,包括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裨治文、艾约瑟(Joseph Edkins)、雒魏林(William Lockhart)、汉璧礼(Thomas Hanbury)、李一德(Reid)等。
建会初期,会址均系租用,曾经在宁波路、外滩新规矩堂、南京路金沙银行等处立足。1871年花费3000两白银在上圆明园路建造了会所。1874年2月13日,开设博物馆,有二间陈列室,陈列兽类、贝介类、蛇类、鱼类、鸟类、昆虫类的动物标本,免费开放。1886年,该会门前的上圆明园路改名博物院路,即今虎丘路。博物院聘请了各学科专家,如麦华陀(Modhurst,Sir Wolter Henry)、金思密(Kingsmill,Thormas William)、克威丝威(Keswick,William)、伟烈亚力(Wylie,Alexander)、福勃士(Forbes,Francis Blachwell)等人着手前往长江流域和华北各地采集标本,标本的剥制则聘用技巧精熟的专家王树稀。
1931年,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筹集到16万两白银,拆屋重建,到1932年建成五层的新会所大厦,1933年11月15日,陈列布置完毕,正式开放。其中底层为伍连德讲堂(演讲厅),二楼、三楼开设图书馆,有7万余册书刊,四楼、五楼为博物院陈列室,四楼陈列自然标本,五楼陈列中国历史文物,有陶瓷器、青铜器、碑刻等。参观者月均7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