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梅县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目录 |
[编辑] 国际音标显示不出来
不好意思,国际音标显示不出来,导致很多例字标不出音。有哪位仁兄知道解决办法的?
--Edward Wong 15:21 2005年10月8日 (UTC)
[编辑] 关于梅县话几条音变的思考
以下是对较古时期(古到什么程度?本人也说不清)梅县话的面貌,发展到现在经历的音变,及这些音变的先后次序的一些推测。由于缺乏比较语言学等方面的证据的支持(实际上现在对一个方言的历时研究也是少得可怜,西方学者用历史比较法都构拟出原始日尔曼语,原始印欧语了,在中国几时听过原始粤语,原始客语?),把它放到正文似嫌不妥。我于是把它放在这里,既作为正文观点的进一步阐发,亦欲借此就正于方家。
[编辑] 较古的梅县话
- 精组和知庄章三组还未合流,精组是ts、tsh、s(不是国际音标,下同;国际音标难打又显示不出来,将就着看吧),知庄章是ch、chh、sh,说已见条目正文。
- 然而,说庄组全作ch、chh、sh是不全面的。因为庄组遇三的初、楚、锄等字就不从知章组的处、除等字变成[tshu],而是从精组的粗、徂等字变成[tsh
i]。这说明庄组起码在u之前是作ts、tsh、s的。 - ch、chh、sh后的介音i还未失去。例如,钟韵是iung,鱼韵是iu,真韵是ien,阳韵是iong,尤韵是iu或类似的音。
- 山摄三四等先仙等韵是ian、iuan,不是ien,iuen。这从战、展一类字可以看出来。拿战字来说,如果它原来是读[chien],失去介音i之后应该作[chen],就和痕韵等的en合流了,最后只能变成[tsen]。但它现在是读[tsan],这显然是由[chian]脱掉介音i的结果。
- 遇摄一等是u,这从保留到现在的遇摄三等可以看出来。
- 齐韵是e,说已见正文。
- 止合二三四等,蟹合一等是ui,这方面证据较少,但这些韵在t、th、ts、tsh、s后到现在还是ui。
[编辑] 几条重要音变及其先后次序
- ch、chh、sh后的i介音脱落。试看iu韵的“猪”字,i的脱落就比iu合并成y或i要早,因此就变成[chu]再变成[tsu],而不是变成[chy]/[chi]再变成[tsi]。再如ian韵的“战”字,i脱落比a细化成e要早,因此变成了[chan]>[tsan]。这方面例子很多。
- ch、chh、sh、ts、tsh、s后的主元音i变成
i,ch、chh、sh后的i变成eh,如in变ən,im变əm。这条音变可能分两步,先是ch、chh、sh后的i变成i或ə,在是ts、tsh、s后的i变成i。因为在后者中,同为ts、tsh、s后的i,in、im等韵却不变,反映出区别于前者的特点。其中前者发生得比较早,起码在齐韵的e变i,鱼虞两韵的iu变i之前,说已见正文。 - iu变成i,中间可能经过了过渡形式y,这个y还保存在分齐撮的客家话中。但军、屈等iun/iut韵的字不变成in/it。
- ch、chh、sh后的ua变成o。
- 齐韵的e变成i
- 在p、ph、m、f后的ui变成i。
- ch、chh、sh变成ts、tsh、s。
- ian/iat除在k、kh、h、ng之后不变外,其他都变成ien/iet。
总结一下,根据以上的讨论,梅县话的音变及其次序可列表如下:
chi/chhi/shi>ch/chh/sh (ch/chh/sh)i>i/ə (ts/tsh/s)i>i iu>i
-
-
-
-
-
-
-
-
-
-
- e>i
- (p/ph/m/f)ui>i
- e>i
- ch/chh/sh>ts/tsh/s
- ian/iat>ien/iet
-
-
-
-
-
-
-
-
-
--Edward Wong 11:25 2005年10月10日 (UTC)